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完成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重要思想的探查。該經完整地叙述了大乘菩提道的理论、次第、实践方法与所达到的果地风光。大乘佛教的义理、精神于此完整地建立,般若思想也因而成为大乘佛教的根本思想。由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所开显的大乘义,是体现在由般若波罗蜜与慈悲心所贯穿的菩提道次第中,本文旨在开显这个特色,因此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方面解析《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思想,都是以这个思想特点为中心而展开的。本文的实质内容由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历史背景的铺陈、内容的判摄、主要思想的解析,与其它般若类经典内容的对照与比较、以及和其他大乘思想的关联的探究,所架构起来。内容一共五章,由分依纵向横向进行探究,主要揭示了:
在纵向方面:
第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对中国般若思想传播的直接意义。从检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历史背景以及在中国的传译情况,发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以译文的流畅、用语的精炼、以及传出的时机,使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匡正中国地区人们对般若思想的认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而形成其在中国地区传播般若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
第二:该经由二谛谈论诸法性相、弘扬菩提道次第、成就菩提道的观行方法与果地思想的特点。藉由教、行、果的分科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思想进行探查,从中发见般若波罗蜜以具有将众生对诸法性相为实有的认知,转化为空有融通而幻有的作用,实质具有「转依」的功能,而获「波罗蜜」缀于后,成为它与一般智慧的分别,此并成为后来大乘思想所关注的焦点之一。除此而外,识、自性清净藏或自性清净心、染净法缘起的所依等概念,该经虽然没有对之着墨太多,但也都有涉及,并在之后获得其它大乘思想进一步地阐发,显见般若思想在大乘思想中的根本性地位。
在横向方面:
第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宣达般若思想的优越性。经由与上、中、下品般若类经典的对比中,发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以二万二千颂的篇幅已全面地覆盖了般若思想的所有内容,其中法数种类的使用与重复述说,不如二万五千颂的中品般若(由《大般若经》第二会探查)和十万颂的上品般若(由《大般若经》初会探查)繁冗,因此与之相较,相对好读又不会落失重要思想。于是该经在宣达般若思想的全面性与理想性方面,是他类般若类经典不可企及的。
第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与《金刚经》宣扬般若思想各具的特色。藉由与内容量只三百颂,但语言精炼的《金刚经》,在大乘义、对诸法性相的诠释、及般若波罗蜜的观行方法等三个议题的对比,突出了二经在宣扬般若思想各具的特色。《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以二谛述说诸法在世间与出世间不同性相地呈现,以及以遮诠的方式述说诸法第一空义,为其特点;篇幅短小的《金刚经》则以略说但突出主题,以及大量地使用“实无有法名××者”或“实无有法……”、“××者,即非××”与“××者,即非××,是名××”等句式阐述诸法在二谛中不同的性相为其特色。
第三:以般若思想为底蕴的龙树中观思想,是以论辩的论述方法转呈般若思想,以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思想发展的间接性意义。透过审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对龙树中观思想的影响,不但了解了龙树承接般若思想的痕迹,查明龙树以具思辩性的论述方法,显示出其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在传扬般若思想的不同之处,同时并从龙树曾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花了相当大的功夫作出释论-《大智度论》得知,龙树在众般若类经典中,受其影响最深。因此与其说般若思想影响了龙树的思想,倒不如说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思想启发了龙树,使其成为中观派的思想渊源,此后中观派并对印度以及中国汉藏二地的大乘佛教产生深远的影响,于是从此角度而言,该经也对大乘佛教思想的发展与传播具有间接性意义。
第四:般若思想在大乘佛教中的根本性地位与大乘佛教的思想共义。以其它大乘思想不同的侧重点为标尺,审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隐含的思想,如自性清净藏、染净法的缘起、染分的还灭、转依等,而达成了对这些思想在不同诠释中的表现方法,以及其间的转折与关连的了解。
经由以上从纵向与横向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探查,本文完成了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完整思想的研究,不但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掌握到般若思想的核心:由般若波罗蜜与慈悲心(具体而言即是六波罗蜜)体现而成的菩提道次第,也同时在审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对龙树中观思想以及对中国建构正确般若思想所给予的正面影响之时,一并地了解《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特殊的意义与历史地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以出现的时机和传达般若思想的完整性与理想性,使其在传扬大乘思想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外,因为因应时代思想的变迁,在该经之后所出的大乘经典,各自有其不同的关注焦点,从此虽然开展出不同风貌的宣讲风格,并形成不同的思想性格,如唯识、如来藏思想等,但它们的思想皆不脱《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所表述的般若思想的范畴,可见它们都是在般若思想的原型上,所演绎引伸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