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宪法学界普遍承认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统一性,然而有关选举权利的研究却建立在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彼此分立的基础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因此,政治权利的权利主体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权利主体的统一性。然而宪法学界从民主选举活动中政治角色的不同分别研究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权利主体,这样研究在法理和实践上割裂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统一性。因此研究选举权利主体,必须首先用选举权利整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辩证统一于选举权利,选举权利的权利主体内在地规定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权利主体。 本文在宪法学界有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法律性质的基础上研究了选举权利的法律性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权利实现了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权力。选举权利的政治性和权力性内在规定国家权力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因此,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看,人民理所当然享有选举权利。然而“人民”的历史性、集合性与抽象性损害了选举权利的权利性和法律性。选举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作为基本权利当然享有选举权利。另外,“人民”不是孤立的群体,通过法律和事实获得国籍成为一国公民而存在的。因此,政治上的人民通过国籍变成了国家法律规范下的公民个体。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现代民主国家中“公民”的范畴大致等于“人民”的范畴,人民是法律上公民个体的政治集合。因此,公民作为选举权利的主体,一方面彰显平等自由的民主政治,另一方面破解了人民主权的实践难题。 选举权利的法律性质内在规定了选举权利的行使条件。行使选举权利的条件在法理上被称为选举行为能力。公民享有选举权利只是选举权利能力的法律表达,具备选举行为能力的公民,能够独立参加选举,行使选举权利。然而,无论是法理研究还是我国选举法律规范文件都认为享有选举权利和行使选举权利的主体具有统一性。选举活动本质上成年公民的政治法律行为,同一权利主体享有和行使选举权利,在根本上否认了现代民主国家所确立的平等公正的选举理念。在选举实践中,享有选举权利公民并没有全部参加选举活动实际享有并行使了选举权利。本文从选举权利的享有和行使两个方面研究了选举权利的主体问题,在法理上契合了我国选举制度的实质精神,合理解释了成年公民参加选举活动行使选举权利的现实状况。 本文认为选举权利是公民与生俱来、不可剥夺与限制的固有权利,凡具有我国国籍的公民当然享有选举法律规范文件确认的选举权利。选举权利的现实法律效果影响国家政治走向和社会福祉,因此选举法律规范文件从年龄、行为能力,精神状况以及夺政治权利等以及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规定了选举权利的行使条件。享有选举权利的公民只有满足选举法律规范文件规定的行使条件,经过选举行为能力的资格审查就可以在选举活动中独立进行选举行为。为了规范选举秩序,选举权利主体必须在选举法律规范文件确认的范围内活动。选举权利的内容法律效果上指引了选举行为。享有选举权利的公民有效参加选举活动,真正享有和行使选举权利离不开选举权利具体内容的指引。只有这样,公民才会真正享有平等公正自由的选举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