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之一。据估计,每年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超过50万人。HCC病情进展迅速、术后复发率高、转移率高(5年内转移率为50%至70%),且预后不良。尽管目前HCC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很多患者受益于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法,但由于HCC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HCC患者较常见且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多已伴远处转移,提示预后极差。同时,术后复发率较高也是治疗HCC的巨大挑战。因此,寻找更具潜力的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为HCC诊断和预测肝癌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参考。研究发现,炎症对于肿瘤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约20%的癌症与慢性感染有关。长期以来,慢性炎症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加有关,并且在调控机制上也有相似之处。天然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他们通过各种机制促进肿瘤的发展。有研究表明,肝癌的发展需要肿瘤细胞与周围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局部浸润的免疫细胞、间质细胞及所分泌的活性介质等与肿瘤细胞共同构成的局部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在调控肝脏纤维化、肝癌发生、上皮间充质转移、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与髓细胞源性抑制细胞相关,是肿瘤微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和维持肿瘤进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作为炎症反应的关键介质,通常被极化为两种主要的子细胞:经典活化型(M1)和替代活化型(M2),其中后者被认为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进展和转移,CD 206和CD 163是M2型巨噬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但关于CD163和CD206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206、CD163的表达情况,拟探讨CD206和CD163预测HC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5月至2016年0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并经病理确诊的的51例肝癌患者,采集病史,收集包含性别、年龄、病因、实验室检查、Child-Pugh分级、肿瘤分期等完整临床数据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206、CD163在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对51例HCC患者进行随访。采用SPSS 24.0和MedCalc18.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CD 206染色阳性主要位于巨噬细胞胞膜中,CD163染色阳性主要位于巨噬细胞胞浆中。在肿瘤组织中,CD 163阳性细胞数高于CD 206阳性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206阳性细胞数与血清AST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63阳性细胞数与癌组织中结节数目、性别、血清TBil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206、CD163高表达组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均明显短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CD206及CD163表达水平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CD 206和CD163TAMs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两者高表达均与HCC患者的生存期缩短有关。2.CD206和CD163TAMs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OS、RFS缩短密切相关,表明CD206和CD163有可能成为判断HCC术后预后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