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闭创面对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人工溃疡愈合的影响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目前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癌前病变和黏膜下肿物的首选治疗方式。胃ESD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剥离病灶时造成胃部人工溃疡,如何有效治疗ESD所致的人工溃疡是目前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胃ESD术后人工溃疡的治疗以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 Inhibitor,PPI)为主,暂无使用金属夹夹闭创面对胃ESD术后人工溃疡愈合影响的报道。[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夹闭和不夹闭创面,了解夹闭创面对胃ESD术后人工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于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因胃黏膜及黏膜下病变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胃ESD的患者。将需进行胃ESD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夹闭组(胃ESD术后使用金属夹夹闭创面)和非夹闭组(胃ESD术后不使用金属夹夹闭创面)。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术后禁食时间、住院天数、治疗总费用、是否患高血压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否有吸烟及饮酒习惯;记录胃ESD术后人工溃疡的面积、分期;记录术后发热、腹痛、出血、穿孔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均在胃ESD术后4周、8周复查胃镜,再次记录两组患者溃疡面积、溃疡分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溃疡面积减少率、溃疡愈合率、溃疡好转率、术后出血率、穿孔率。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及统计。[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因胃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行胃ESD治疗的患者67例,最终共55例患者成功随访,其中夹闭组共35例,非夹闭组共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术后禁食时间、住院天数、治疗总费用、是否患有高血压病、感染Hp、是否有吸烟和饮酒习惯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夹闭组和非夹闭组患者胃ESD术后人工溃疡面积分别是518.1±306.5 mm2和567.3±360.8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胃ESD术后4周,夹闭组患者溃疡面积的中位数为0(0,12)mm2,非夹闭组为13.5(0,26.3)mm2,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夹闭组和非夹闭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分别是69.6%和40%,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夹闭组溃疡面积减少率、溃疡好转率均高于非夹闭组(100%vs 98%,P=0.07;80%vs 65%,P=0.22),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夹闭组溃疡愈合率(100%vs 90%,P=0.13)、好转率(100%vs 95%,P=0.36)均高于非夹闭组,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胃ESD术后4周,夹闭创面(P=0.04)、病变部位(P<0.001)与溃疡的愈合有明显相关性;术后8周,夹闭创面也与溃疡愈合有明显相关性(P=0.04)。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夹闭创面和病变部位均不是术后4周和8周溃疡愈合的影响因素。夹闭组患者出现腹痛5例、迟发性出血1例,无患者出现发热和穿孔;非夹闭组中迟发性出血1例,无患者出现腹痛、发热及穿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胃ESD术后使用金属夹夹闭创面可促进人工溃疡的愈合。
其他文献
【背景】许多胸部恶性肿瘤需要接受放疗,而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ILI)是胸部放疗最常见并发症。放射性肺损伤的出现限制了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靶区剂量的提高,并影响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目前,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亟待在及早发现以及预防放射性肺损伤方面上进一步研究。【目的】本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Breast cancer,Bca)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三大癌症之一。基于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不同,乳腺癌分为孕激素受体(PR)阳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及三阴性乳腺癌,其中有70%的乳腺癌被归为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阳性。而ERα也为治疗乳腺癌的最有效靶点之一,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目的空气污染物暴露和肠道菌群可影响抑郁症的发生,但空气污染物和肠道菌群与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关联仍不明确。本研究分析空气污染物和肠道菌群与PPD的相关性,明确妊娠期空气污染物暴露的敏感窗口及与PPD相关的妊娠期肠道菌群,为通过改善空气污染及肠道菌群的构成以降低PPD的发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课题组在广州市妇女儿童
学位
学位
目的脓毒症(sepsis)是由于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肺源性脓毒症更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更高的死亡率。本研究旨在了解肺源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筛选影响肺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估各项指标对肺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研究背景与目的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的研究认为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及表观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对膀胱癌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探索,有利于推动膀胱癌诊断技术、治疗方案、长期监测等方面的进展,从而改善膀胱癌患者的预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学位
[背景]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在所有脑卒中的分类中是第二常见的亚型,是一种危重疾病,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甚至死亡。而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作为SICH最常见的一种类型,HICH同样有着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特点。现有的众多研究数据表明,炎症反应可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一肿瘤专科医院对国采药品的使用现状来反映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在专科医院中的实施效果,结合国采药品使用量的要求,从医院使用现状分析使用国采药品的影响特征,关注医师是否愿意使用国采药品。另外,以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国采药品使用特点构建研究模型在案例医院进行实证调查,探索医师使用国采药品具体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的发展提供策略建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