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环境下的多元文化的发展,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越来越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涉及的领域可以是人类学、心理学、文学和语言学。作者选择的研究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诠释具有双重文化背景的美国华裔的文化认同。因为美国华裔文学作品本身是一个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的话语文本,它传达了具有模糊身份的华裔的在西方主流话语下,华裔对自己以及本民族的身份的寻求和文化的认同。海格德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人永远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人性的本质结构在于其语言性。伽达默尔也提出“语言是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语言是一种世界观,人通过语言而有了一种对世界的态度,看法或观点。因此,语言是寻找文化认同最本质的要素。 本论文从Scollon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的角度对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中母女文化身份进行了研究。语篇分析和言语行为都强调语言使用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含义的语篇系统下的语言使用的言语行为分析,能够很好地把握从中透视出的文化信息,从而很好地分析和推导出小说中两种典型人物即母亲和女儿具有着不同经历和背景地两代人不同的文化身份认同。论文选取华裔文学文本《喜福会》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将文本中母亲与女儿,母亲与母亲,女儿与女儿之间的会话放入语篇中,通过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具有深厚中国背景的母亲一代的文化认同和女儿一代具有双重语篇的文化认同。研究的理论框架立足于Scollon的语篇系统结构即:语篇形式,面子系统,意识形态,和社会化四个方面,以及Searle对言语行为的五大分类:断言式,宣称式,承诺式,指令式,表情式。通过分析,在不同的语篇系统中,母女的话语反映了她们的不同的文化认同。母亲一代虽然移民美国社会,但在美国功利语篇中仍然通过组建麻将俱乐部,穿中国衣服,说中国话等语篇形式趋向于中国文化认同。而女儿一代具有双重语篇背景的文化认同显得多变而复杂,在美国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