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突变与“高嘌呤、低尿酸”人群遗传学关联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88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遗传学角度探索低频突变位点在哈萨克族“高嘌呤、低尿酸”现象中的特殊遗传机制,为尿酸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对3097例哈萨克族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一般临床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筛选低尿酸及其尿酸正常人群采取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调查法进行回顾性膳食调查,并计算嘌呤摄入量;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常见尿酸代谢紊乱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对选定的低尿酸家系成员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查找哈萨克族与低尿酸相关的低频突变位点,并采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人群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3097例哈萨克族调查人群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60.41±71.99μmol/L,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98.22±69.57μmol/L,女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36.17±62.44μmol/L,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尿酸检出率为11.1%,其中男性为2.6%,女性为16.6%;(2)膳食调查发现哈萨克族人群食物摄入中畜肉类、谷物类、奶类及奶制品日均摄入量明显高于“中国居民平均膳食宝塔推荐值”;每标准人日摄入嘌呤总量为521.67mg,其中男性为704.44mg,女性为352.97mg,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均高于2002年我国居民日人均嘌呤摄入量319.0mg,畜肉类嘌呤摄入量最高;(3)常见突变SLC2A9基因rs13101785、rs13137343、rs7679916、rs938557与SLC22A12基因rs505802、rs524023 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在哈萨克族低尿酸与正常对照人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性、隐性和共显性模型下,SLC2A9基因rs13101785、rs13137343、rs7679916、rs938557与SLC22A12基因rs505802、rs524023SNP位点多态性与哈萨克族低尿酸人群的关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C2A9基因rs13101785、rs13137343、rs7679916、rs938557与SLC22A12基因rs505802、rs524023 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一般临床指标在低尿酸与正常对照人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了以上常见基因突变位点与本研究人群“高嘌呤、低尿酸”之间的关联性。(4)对筛选的6个低尿酸家系成员中低尿酸与尿酸正常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通过对已确定的与尿酸代谢相关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比对并未检测到与低尿酸相关的突变;并与已知公共数据库比对并结合家系遗传特点初步筛选出8个低频突变基因:TXNIP、PCK2、HOGA1、ANK1、ALPK3、MYOM2、LRRC52、CFAP47;通过文献查阅及与嘌呤代谢相关基因互作分析确定只发现TXNIP基因可能与家系低尿酸水平相关;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分析显示TXNIP低频突变位点共同存在于A及E两个家系中,其中家系A中低尿酸者在TXNIP基因(NM_006472)第1外显子上第169位氨基酸存在A>G的杂合突变,使其编码的第57位的甲硫氨酸突变为缬氨酸,正常对照无此突变。家系E中低尿酸者在TXNIP基因(NM_001313972)第4外显子上第530位氨基酸存在G>A的杂合突变,使其编码的第177位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正常对照无此突变;(5)Sanger测序人群验证发现A、E家系两个TXNIP低频突变位点符合家系共分离,而尿酸正常人群没有这两个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哈萨克族人群符合“高嘌呤、低尿酸”特征,遗传学研究排除了常见与尿酸代谢紊乱相关的基因突变与该人群低尿酸水平的关联性,通过家系研究筛选出TXNIP基因的两个低频突变位点且与低尿酸水平有关联性,推测该基因的低频突变可能是哈萨克族尿酸代谢的保护性因素,诠释了该民族“高嘌呤、低尿酸”现象存在的可能遗传学机制,TXNIP能否作为药物靶点或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为今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疾病治疗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他文献
目的:骆驼刺作为新疆地区广泛分布的植物,具有生态价值、饲草价值和药用价值,然而作为骆驼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骆驼刺内生菌一直未受到相应的重视,而植物内生菌的开发利用对于发掘新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和活性物质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拟以新疆地区的骆驼刺作为研究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内生细菌进行分析,以了解骆驼刺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核心菌群及可能影响菌群的理化因素,并通过分离培养技术获得一批菌种资源,挖掘
学位
近三十年来,许多学者在贺根山-黑河缝合带开展了大量的岩石学、构造地质、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丰富的成果。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在该缝合带中段的西乌旗至扎兰屯之间长达几百公里范围内发现缝合带的地质记录。另外,关于贺根山-黑河缝合带的物质组成、俯冲极性、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等也还存在较大争议。利用开展内蒙古1∶5万牛汾台林场等4幅区调的宝贵机会,采用“造山带混杂岩”地质填图
学位
目的:1)探讨CD20+B细胞密度在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2)探索靶向B细胞相关疗法在Lewis肺癌小鼠模型中对PD-1单抗治疗疗效的影响以及联合PD-1单抗治疗调控小鼠淋巴器官内B细胞的功能机制。3)构建B细胞相关基因对风险模型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以及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1)在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中的NSCLC数据集中分析MS4A1(CD20 m RNA)与患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借助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技术介导SERCA2a和Cx43基因共转染至心肌梗死Sprague Dawley(SD)大鼠心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移植,以期达到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抑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第一部分:制备生物素化脂质
学位
采用矿物解离分析仪和化学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92.27%的条件下,对白云鄂博西矿的矿物组成、嵌布特性和粒度分布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矿石的矿物学特征和工业选矿流程的可行性,对原则流程进行了制定并进行了条件优化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新型稀土捕收剂CMS-1和抑制剂CAM-1,通过稀土浮选开路试验得到REO品位为10.17%、回收率为86.15%的稀土粗精矿。采用新型
期刊
目的:对新疆地区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深入研究恶性肿瘤伴有抑郁症状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uro-Endocrine-Immune NEI)特点,分析NEI指标对恶性肿瘤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从中医角度采取望、闻、问、切四诊方式,取得恶性肿瘤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并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获取恶性肿瘤合并抑郁的中医证型,为开展中西医结
学位
目的:肺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形式之一,肺癌的免疫疗法已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式。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开发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如PD-1和CTLA-4抑制剂响应率低和毒性大的缺陷,我们尝试使用与PD-L1表达互斥的Siglec15作为靶点,制备单克隆抗体,探讨其对肺腺癌的治疗作用,验证靶点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制备可自分泌Sigelc15sc Fv的c Met CAR-T细胞,并探讨其对肺腺癌的
学位
目的:(1)明确宫颈癌组织中RACK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糖酵解及肿瘤微环境中淋巴管形成的相关性;(2)阐明RACK1影响宫颈癌糖酵解及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3)阐明糖酵解在RACK1调控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功能和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细胞系中RACK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sh RACK1慢病毒转染宫颈癌细胞,利用~1H-NMR检测上清
学位
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临床上用于IBD治疗的药物中大多数有其缺点及副作用。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食药用真菌多糖具有预防和防治IBD的生物活性。巴楚蘑菇作为原始极端环境——胡杨林特有的食药用野生真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以及药用价值,是潜在的中药材资源。综合国内外文献来看,对巴楚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AD和玫瑰痤疮中共有的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调控网络,预测能同时治疗AD和玫瑰痤疮的潜在药物及其药理靶点,并对其予以实验验证。方法:1)AD和玫瑰痤疮中共有调控网络及药物预测:对AD和玫瑰痤疮及相关对照组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差异化和交集分析得到AD和玫瑰痤疮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D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