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评价正常成人胃左静脉(LGV)的解剖及变异,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34名正常成人行上腹部或全腹部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组(MPR)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横断面薄层重建图像对门静脉和LGV图像进行重建,观察LGV正常解剖及变异,并按照其汇入门静脉系部位不同分为A、B、C、D四组。在汇入点2 cm以内测量LGV最大内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4名受检者中,11例(4.70%)LGV未见明确显示,其余223名(95.30%)LGV均清晰显示,汇入部位包括(A~D组):门静脉主干(46.15%)、脾静脉(30.77%)、门脾角(14.53%)、门静脉左支(3.85%)。正常成人LGV最大内径为(4.74±0.84)mm,95%可信区间为4.63~4.85 mm。A、B、C、D四组间最大LGV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可以客观显示LGV解剖及变异,其正常径线的测量可为临床诊断LGV病变提供正常参考范围。第二部分正常成人胃左静脉MSCTA定量分析研究目的:采用MSCTA定量分析研究正常成人胃左静脉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234例正常成人行腹部增强扫描,采用3D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横断面薄层重建对门静脉和胃左静脉(LGV)进行血管重建,测量LGV汇入门静脉系2cm以内最大内径,按照不同性别、年龄段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11例胃左静脉未显影外,余223例受检查者均获得了清晰的胃左静脉图像。正常成人男性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为4.90±0.85 mm,95% CI 4.75~5.06 mm;女性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为4.56±0.80 mm,95% CI 4.40~4.71 mm;男、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组之间比较,30~49岁、40~49岁组胃左静脉内经大于70岁以上组(P<0.05)。结论: MSCTA可以清晰显示LGV,其正常径线的测量对临床诊断胃左静脉病变提供了正常参考范围,具有非常重要临床意义。第三部分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LGV内径关系的MSCTA分析研究目的:探讨胃左静脉(LGV)和门静脉(PV)内径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100例肝硬化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者行上腹部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对门静脉和胃左静脉进行血管重建,测量胃左静脉和门静脉主干的直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肝硬化组胃左静脉和门静脉管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宽(P=0.00)。Child-A级和B级组门静脉最大内径较正常对照组和Child-C级组显著增宽(P<0.05)。Child-C级组和正常对照组、Child-A级和B级组门静脉最大内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无腹水组、肝硬化有腹水组胃左静脉内径逐渐增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MSCTA可以清晰显示LGV和PV整体解剖结构,并能准确测量其内径,LGV和PV内径与肝硬化程度存在一定关系,但影响LGV和PV内径因素较多,不能单纯依靠管径大小评价肝硬化程度。目的:探讨胃左静脉(LGV)-MSCTA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岀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7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者行上腹部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胃左静脉进行血管重建,观察胃左静脉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并测量胃左静脉最大内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肝硬化门脉高压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宽(P=0.00),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组、未出血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胃左静脉最大内径7.0 mm为判断岀血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1.5%、77.1%、71.6%。结论: MSCTA可以清晰显示LGV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 LGV增宽是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胃左静脉内径的测量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岀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