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尿毒症患者临床上不仅存在着出血倾向,而且也存在着高凝状态,其机理包括多方面,凝血、纤溶异常是重要发生机制之一。血液透析作为肾替代治疗的一种主要方式,虽然清除了毒素,但可能会使这种变化更加明显,因维持性血透患者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高危人群,不仅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或脑卒中,而且可使血管通路栓塞,所以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逐渐受到关注。一旦进入规律性血透,血液与透析膜反复接触激活凝血因子Ⅻ(FⅫ),激活了内源性凝血系统及血小板,并激活补体,同时又激活纤溶系统,血浆FⅫ是发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关键因子,并且其纤溶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D-二聚体是凝血和纤溶过程的最终产物,是高凝继发高纤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极高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本课题测定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Ⅻ的活性(FⅫ:C)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凝血、纤溶的特点及血透过程对其的影响。
[方法]:
测定2007年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透中心34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血透前、后血浆FⅫ:C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与35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
1.标本采集:
血透组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结束时采2.7ml全血,收集于含109mmoL/L枸橼酸钠0.3ml的真空试管中,混匀后3000r/分钟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后立即检测FⅫ:C、D-二聚体含量。透析前取血方法:透析开始前采上肢静脉血;透析后取血方法:于透析结束前2分钟,将血流量减为100 ml/min,2分钟后于动脉端采血。
正常对照组为早晨空腹上肢静脉采2.7ml全血,同样收集于含109mmoL/L枸橼酸钠0.3ml的真空试管中,混匀后3000r/分钟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后立即检测FXⅡ:C、D-二聚体含量。
2.血浆FⅫ:C测定:
采用磁珠(凝固)法,以白陶土为活化剂,乏FⅫ的血浆提供其他的凝血因子来检测FⅫ:C。仪器为法国司达高公司STA-R型全自动血凝仪,所有试剂均由法国司达高公司提供。
3.血浆D-二聚体测定:
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根据乳胶D-二聚体抗体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溶液浊度的改变来检测D-二聚体的含量。
[结果]:
血透前血浆FⅫ:C、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7.58±37.24)%vs(90.00±12.00)%,(1.09±1.07)mg/L vs(0.35±0.09)mg/L(P<0.01)。
血透结束时血浆FⅫ:C较血透前明显下降,为(84.32±19.71)%Vs(127.58±37.24)%(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血透前,为(1.23±1.19)mg/L vs(1.09±1.07)mg/L(P<0.01)。
[结论]:
1.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着高凝及继发纤溶,血透过程使其更加明显。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提示高凝继发纤溶存在。
2.维持性血透患者FⅫ:C明显升高,一次血透过程使血浆FⅫ:C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