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持续的高校扩招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毕业生失业就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障碍,并可能对我国社会稳定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建设,就显示出独特的价值。本文构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是指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下,以“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优化大学生就业结构,使高校、用人单位(包括行业)以及形成于他们之间的就业市场建立起密切联系,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种模式中,各组成部分[政府、高校、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包括行业)等]在其运行机制的若干构成部分上如主体介入机制、激励机制、信息交流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等方面中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论文第一章内容主要阐明了写作动机、题目来源背景、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并对本课题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论文第二章主要是对宁波、香港两地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就两地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内在构成,如主体介入机制、激励机制、信息交流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的比较与分析。努力寻找出宁波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之处,探寻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论文第三章在内容上主要是围绕主体介入机制是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高效率运行的基本保障,激励机制是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高效率运行的催化剂,信息交流机制是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高效率运行的纽带,资源整合机制是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高效率运行的关键等展开论述。在借鉴香港特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宁波市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建议以供决策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