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试验围绕异位生物通风技术修复焦化类污染土壤展开研究,选择某实际焦化类污染场地的土壤进行试验。选择3组50m3规模的土壤,设置梯度条件开展中试试验,研究目标污染物去除效果并研究最适的试验通风条件和菌剂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选择500m3规模的土壤开展生产性试验,研究了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拟合了污染物的去除速率、讨论了生物通风过程中土壤堆体中气体组成及土壤理化性质参数的变化,最后进行了工程经济性分析。本次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异位生物通风中试试验根据不同通风量和菌体添加量,设置B、C、D共3组50m3规模的土壤试验。在96天试验周期内,目标污染物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束时污染物浓度均低于修复目标值。在第20-40天不同堆体内污染物浓度受到明显影响,不同堆体pH一直稳定在8.5附近,不同堆体土壤含水率均下降明显且通风量越大下降越明显,不同堆体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下降明显且通风量越小下降越明显。根据中试试验结果,确定了生产性试验按照中等通风量搭配10%微生物菌剂添加量进行试验。
500m3规模土壤的生产性试验运行了96天:苯并[a]芘初始浓度超标22倍,68天全部达标,最终去除率为99.1%;苯并[a]蒽初始浓度超标1.06倍,5天全部达标,最终去除率为98.9%;二苯并[a,h]蒽初始浓度超标37.44倍,68天基本达标,最终去除率为97.9%;茚并[1,2,3-cd]芘初始浓度超标10.99倍,68天全部达标,最终去除率为90.9%;萘、屈、苯并[k]荧蒽等非目标污染物,初始浓度多低于修复目标值,但生物通风过程中浓度有一定波动,同时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苯并[b]荧蒽个别点位初始浓度超标,68天后全部达标。拟合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的去除过程,得到他们去除系数分别为0.0445d-1、0.0284d-1、0.0386d-1、0.096d-1,即试验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6天、25天、18天、8天。
堆体中各个点位O2含量的平均值有所波动但与大气实测值比较接近,大部分点位略低于实测值,堆体不同深度O2含量无规律性明显差异;堆体中各个点位CO2含量有波动明显,远高于同时期大气实测值,不同深度CO2含量下层略高;不同堆体之间pH无明显差异,一直稳定在8.5附近;土壤含水率一直在下降,深层下降相对较快;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深层下降相对较快。
本次生产性试验发生工程费用204000元,修复成本折合408元/m3;同时发生研发费用153400元,试验总成本折合715元/m3;与其他常见修复多环芳烃类污染土壤技术的成本对比,本次工程试验异位生物通风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异位生物通风中试试验根据不同通风量和菌体添加量,设置B、C、D共3组50m3规模的土壤试验。在96天试验周期内,目标污染物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束时污染物浓度均低于修复目标值。在第20-40天不同堆体内污染物浓度受到明显影响,不同堆体pH一直稳定在8.5附近,不同堆体土壤含水率均下降明显且通风量越大下降越明显,不同堆体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下降明显且通风量越小下降越明显。根据中试试验结果,确定了生产性试验按照中等通风量搭配10%微生物菌剂添加量进行试验。
500m3规模土壤的生产性试验运行了96天:苯并[a]芘初始浓度超标22倍,68天全部达标,最终去除率为99.1%;苯并[a]蒽初始浓度超标1.06倍,5天全部达标,最终去除率为98.9%;二苯并[a,h]蒽初始浓度超标37.44倍,68天基本达标,最终去除率为97.9%;茚并[1,2,3-cd]芘初始浓度超标10.99倍,68天全部达标,最终去除率为90.9%;萘、屈、苯并[k]荧蒽等非目标污染物,初始浓度多低于修复目标值,但生物通风过程中浓度有一定波动,同时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苯并[b]荧蒽个别点位初始浓度超标,68天后全部达标。拟合苯并[a]芘、苯并[a]蒽、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的去除过程,得到他们去除系数分别为0.0445d-1、0.0284d-1、0.0386d-1、0.096d-1,即试验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16天、25天、18天、8天。
堆体中各个点位O2含量的平均值有所波动但与大气实测值比较接近,大部分点位略低于实测值,堆体不同深度O2含量无规律性明显差异;堆体中各个点位CO2含量有波动明显,远高于同时期大气实测值,不同深度CO2含量下层略高;不同堆体之间pH无明显差异,一直稳定在8.5附近;土壤含水率一直在下降,深层下降相对较快;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深层下降相对较快。
本次生产性试验发生工程费用204000元,修复成本折合408元/m3;同时发生研发费用153400元,试验总成本折合715元/m3;与其他常见修复多环芳烃类污染土壤技术的成本对比,本次工程试验异位生物通风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