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目前对于PTE在分子及细胞水平的病理生理了解尚少,多数学者认为肺栓塞的病理进程与炎症反应有关。最近有文献报道了肺动脉重建中的免疫学发病机理。本文提出假设认为PTE后肺动脉重建与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相关,并进行论证。IL-13是由不同T细胞亚群和树突状细胞产生的多效能细胞因子,主要由Th2细胞分泌。有文献报道IL-13系统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的新型调节系统。此外,IL-13可以诱导潜在TGF-β的产生,间接激活TGF-β。同时,低氧也可促进TGF-β表达增高。而TGF-β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因子,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表型转化及血管重构,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本课题诣在建立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观察肺栓塞的病理改变,并探讨IL-13、TGF-β在PTE肺动脉重建中的作用。方法:本课题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日本大耳白36只,随机分为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组18只、对照组18只。模型组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PTE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病理学检查确定模型建造成功与否。第二部分:分别于48h、4d、14d采集模型组和对照组肺动脉及周围肺组织,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第三部分:分别于48h、4d、14d采集模型组及对照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IL-13、TGF-β含量。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t-test analysis),数据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对22只实验兔进行造模,成功制作18只PTE模型。未成功的4只动物中,1只死于麻醉意外,3只死于大面积栓塞,成功率为81.8%。栓塞水平多位于段肺动脉,以双肺栓塞为主,下肺为著。RR、HR、AaDO2升高均发生于肺栓塞早期。第二部分:受累肺动脉壁及远端肺动脉分别于第4天和第2天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数量增加(P<0.05);于栓塞后第14天可见肺动脉内膜明显增厚(P<0.05)第三部分:肺栓塞后血清中IL-13、TGF-B水平分别于第4天和第14天升高,为36.86±3.06pg/mg、1591.67±55.01pg/m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自体血栓回输法制备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动物模型成功率为81.8%,具有可重复性。栓子分布与临床上栓子分布相似。AaDO2可作为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指标。RR及HR变化于肺栓塞后即刻出现,但HR的恢复早于RR。2.肺栓塞中,炎症细胞浸润不仅发生在受累肺动脉壁,也发生在远端肺动脉,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泡间隔内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肺泡膨胀不全。阐明了PTE的病理学改变与炎症细胞浸润相关。3.在肺栓塞进程中Th2型免疫反应占有一定地位,IL-13与TGF-B共同促进胶原产生,导致纤维化,参与肺动脉重建。但两个指标并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