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由于代谢组学的迅猛发展使得有机体小分子代谢谱的测定更加便利,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类、脂肪酸类等)的精确检测为研究代谢性疾病尤其是预测糖尿病发生发展、量化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提供新型、有效、高重现性的手段,对于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早期诊断、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着重大意义。以往的研究多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定性筛选2型糖尿病发病的预测因子。本研究采用先进精确的LC-MS/MS(液质联用技术)方法定量检测血清氨基酸(代谢组学方法证实的2型糖尿病较强预测因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并探讨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及与血糖、血脂等多项代谢指标的关系,以及OGTT过程中随着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血清氨基酸的变化情况,以深入揭示葡萄糖负荷后的代谢生理变化。方法:1、正常对照组来自高邮2型糖尿病预测、预防及干预研究中的116名健康体检者。收集入选者的空腹血标本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用LC-MS/MS法检测血清氨基酸水平2、2型糖尿病组来自于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151例住院患者。收集入选者的空腹血标本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查以及颈动脉、下肢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评估。同时收集33例2型糖尿病患者OGTT过程中空腹血及120分钟血样本。用LC-MS/MS法检测血清氨基酸水平。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yr、Phe水平在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的Tyr水平有明显增高的趋势(P=0.081)2、控制满意组(HbAlc≤0.85)异亮氨酸、酪氨酸水平均高于控制不满意组(HbAlc>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水平在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在正常对照组,血清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均与DBP呈正相关,而与SBP无明显相关性。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与TG呈显著正相关;血清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水平与HDL-C呈负相关。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与30-minBG呈正相关;血清异亮氨酸水平与FINS、2h-INS、HOMA-IR、 HOMA-P呈显著正相关,与Matsuda index呈显著负相关;酪氨酸水平与FINS、30min-INS、2h-INS、HOMA-IR、HOMA-p呈显著正相关,与Matsuda index呈显著负相关;缬氨酸、苯丙氨酸水平与2h-INS呈正相关,与Matsuda index呈负相关。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缬氨酸水平与TG、DBP、Matsuda index;亮氨酸、异亮氨酸与TG、DBP;酪氨酸、苯丙氨酸与Matsuda index、DBP关系更为密切。4、在2型糖尿病组,血清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与BMI呈显著正相关,与DBP及SBP无明显相关性。血清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水平与TG呈正相关;血清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水平与HDL-C呈负相关。异亮氨酸、酪氨酸水平与HbAlc呈负相关;血清异亮氨酸、苯丙氨酸水平与30-minBG呈负相关,异亮氨酸、酪氨酸与2h-BG呈负相关;血清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与FINS、30min-INS、2h-INS、HOMA-β呈显著正相关,与Matsuda index呈显著负相关。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缬氨酸、亮氨酸与BMI、HDL-C;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与BMI关系更为密切。5、2型糖尿病无AS组亮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合并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缬氨酸与苯丙氨酸在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合并AS组相比,有明显增加的趋势。6、全组及控制满意组,血清氨基酸水平与R-IMT、L-IMT及M-IMT均无相关性。但控制不满意组的支链氨基酸水平与R-IMT、L-IMT及M-IMT均呈负相关。7、75g葡萄糖负荷后120分钟血氨基酸水平与基线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血清氨基酸水平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存在显著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均高于正常对照。不管在正常对照组还是糖尿病组,血清氨基酸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等代谢指标密切相关,结合传统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评价指标能够更全面的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功能。将血清氨基酸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测指标用于临床,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2、控制满意组异亮氨酸、酪氨酸水平均高于控制不满意组,控制不满意组的支链氨基酸水平与R-IMT、L-IMT及M-IMT均呈负相关。表明血清氨基酸水平可以作为监测血糖控制情况的生物标记及在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条件下能够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3、在葡萄糖负荷后,引发一系列代谢的改变,有助于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75g葡萄糖负荷后,血清氨基酸水平明显下降,提示在葡萄糖负荷后,蛋白质分解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