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壳流体与地震的孕育、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地震科学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流体科学与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等学科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地下流体的发展依赖于观测台网的建设,观测台网更是地震监测预报与防震减灾的基础。因此选择具有一定观测基础的地震危险区,结合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构造地质等方法开展具有物理基础并以预报理论与机理探讨及预报实践相结合为目的的地下流体流动监测网络布设技术研究对流体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甘东南地震重点危险区各主要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密度断层气浓度背景值探测,利用断层气浓度曲线形态对断层气场地异常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断层气浓度强度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断裂活动分段性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区域深部流体活动特征与区域地质、地壳形变、地震活动性特征的耦合关系,并基于一定孕震模式和流-固耦合理论的机理探讨,从流体对断层介质的弱化及对断层蠕动及地震触发的角度,寻找区域活动断裂带的“流体与形变以及地震活动”的耦合段及断层气响应的灵敏点,科学规划一个具有一定物理预报思想的标准化断层气流动观测方案,并建立研究区域相关观测网络的雏形。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具有一定物理预报思想的断层气流体流动监测台网布设的关键技术:(1)断裂带土壤气浓度曲线形态典型,峰值异常明显,背景值稳定测点,即相对“灵敏点”以及部分复测稳定点。(2)断裂分段性明显的分界点及“弱活动”段内部。(3)流体活动与地壳形变、地震活动性耦合关系较好的点。(4)断层陡坎、探槽的位置明确的点最好要有布设。(5)断层交汇部位。为了更好的对地震危险区跟踪监测,根据孕震“坚固体模式”,对断层气测线按孕震模式及一定的物理预报机理分为I、II、III级。最终在整个甘东南地区初步布设具有一定物理预报意义的测线共40条,其中I级测线31条,II级测线4条,III级测线5条。具体为:在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初步共布设16条测线,其中I级测线13条,II级测线2条,III级1条;临潭—宕昌断裂带初步共布设8条测线,其中I级测线6条,II级测线2条,没有III级测线;对于甘东南其他地区,主要断裂带礼县—罗家堡断裂带初步布设7条测线,其中I级测线6条,没有II级测线,III级测线1条。东昆仑断裂带玛曲段布设I级测线3条;甘肃南部其他地区共布设6条测线,其中I级测线3条,没有II级测线,III级测线3条。通过以上工作,在甘东南地震重点危险区主要断裂带及地区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观测基础的,并以一定物理机制解释的,以预报理论与机理探讨及预报实践相结合的地下流体流动监测网络布设。这对提高甘东南地震地震危险区前兆监测台网的观测质量,增强空间分辨率,对今后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流体流动监测台网布设提供技术思路,并为我国地震预报、震情跟踪及防震减灾工作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