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养禽业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禽腮腺炎病毒属。水禽特别是鸭和鹅通常被认为是新城疫病毒潜在的宿主,即使感染对鸡具有高死亡率特征的强毒株,也很少甚至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但是,在过去十几年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水禽感染新城疫病毒的报道。本次研究中的19株新城疫病毒均是从鸭的样品中分离,其中18株病毒是从临床健康鸭的泄殖腔拭子中分离,1株病毒是从发病鸭的肾脏中分离。所有的样品稀释后接种9~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然后通过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对鸡胚尿囊液进行血清学鉴定。强毒株用蚀斑纯化法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纯化,弱毒株用有限稀释法在鸡胚中纯化。将纯化后的病毒扩繁后,提取RNA并用一步法RT-PCR分段扩增病毒全基因组,将PCR产物亚克隆到p MD18-T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拼接、比对和分析。19株NDV毒株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这些病毒的基因组分为3种长度,15186 nt,15192 nt和15198 nt,符合新城疫病毒复制所需的“六碱基原则”,19株病毒基因组的基因顺序均为3?-NP-P-M-F-HN-L-5?;所有序列的差异性在0%到28.3%之间;F蛋白裂解位点是预测NDV毒力的重要依据,19株病毒中,Md/CH/LGD/1/2005的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强毒株裂解位点特征,与class II系基因VIId型毒株相似;Du/CH/LAH/224/2011和Du/CH/LAH/209/2011的裂解位点分别为112GKQGRL117和112GRQGRL117,具有典型的弱毒株分裂位点特征,分别与class II系基因I型和II型疫苗毒株相似;16株病毒的裂解位点均为112ERQERL117,具有典型的弱毒株裂解位点特征,在野鸟和家鸭分离株中均有报道。根据F基因高变区和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至少有4种基因型的新城疫病毒在国内家鸭的体内存在:Md/CH/LGD/1/2005属于class II系基因VIId型,是上个世纪末开始大多数新城疫爆发的主要基因型;Du/CH/LAH/224/2011属于class II系基因Ib,与CBU2374毒株类似;Du/CH/LAH/209/2011属于class II系基因II型;其余16株病毒属于class I系基因1b型,是中国水禽的流行基因型。根据19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选出7株鸭源新城疫病毒进行致病性试验;并根据F基因高变区构建的系统进化树,选出8株不同宿主的毒株作为参考,同样进行致病性试验。Md/CH/LGD/1/2005的ICPI值为1.88,MDT值为50 h,鉴定为强毒株。其他毒株的ICPI值在0到0.34之间,MDT值在125h到>168h,鉴定为弱毒株。与此同时,我们还选择病毒的宿主(鸭)作为实验动物,来进行致病性试验。根据19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的特点,选出6株鸭源新城疫病毒,并从实验室分离到的毒株中选出不同宿主不同基因型的17株病毒,制备单因子血清,然后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新城疫病毒株的抗原相关性可能与基因型有关,而与宿主无关。以上结果表明,鸭源新城疫病毒与鸽源新城疫病毒不同,鸭源新城疫病毒在遗传进化和抗原性方面没有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据此推测鸭源新城疫病毒可能来源于其他禽类。新城疫病毒存在于鸭体内,可能是为了适应新的宿主,新城疫病毒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因此鸭和鸭胚能更真实地反应鸭源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性。鸭源新城疫病毒在新城疫病毒进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