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无论从角色、方式还是其作用范围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和保持币值稳定等经济目标的作用也不可与以前相提并论。货币政策日益成为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也成为经济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的国内和国外需求急剧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面对这种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及时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应对,中央银行通过连续8次大的降息、取消贷款规模限制、合并和降低准备金等措施,试图刺激国内需求,抵消国际经济萧条的负面影响,但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总体上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回升,银行普遍出现了“惜贷”的现象;进入最近的几年,随着外汇占款的急剧增加,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只能被动释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渠道已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而使货币政策工具捉襟见肘;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改革浪潮一波盖过一波,但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岂是一朝之功,它们在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仍然有待改善……如此种种,都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内外部环境都有待改善和提高,如何疏通货币政策的渠道,使之发挥对经济的调节和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集中精力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通过对改革开放后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分析,本文着重解决三方面的问题: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目前的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未来应该如何改进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获得更大的经济增长效应。具体而言,在“序言”中引出此问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并进行文献综述后,在第二部分就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备主要流派观点和货币政策作用机理进行详细阐述,以作为全文研究分析的基础和出发点。第三部分是“中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增广迪基—富勒检验(Augment Dickey-Fuller ADF)检验,恩格尔—格兰杰(Engle-GrangerEG)检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后,建立M2和GDP的双变量回归模型得到两者的长期关系模型,并以此得到两者的误差调整模型(Error CorrectionMechanism ECM)。通过模型获知,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M2对GDP的影响更多地集中在短期,长期内,M2对GDP的影响有限;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内在的调整机制使之在偏离均衡后自动回复均衡。针对第三部分的分析结果,第四部分着重阐述M2对GDP影响有限的因素,共包括我国人民银行缺乏独立性、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滞后、外汇储备持续快速的增长抵消货币政策效应这六个方面。第五部分“探讨提高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效应的途径和思路”,就第四部分所列示的问题提出改革对策,其中,关于新形势下外汇储备激增给货币供应增加过多的流动性这一问题进行了较详细完整的分析,是本文异于同类文章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