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1873-1954),于1873年1月28日出生于法国勃垦第的一个农村,并且在这里度过了欢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这位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最著名的女作家,曾经担任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的委员,后来被当选为评委会主席,她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以自然、童年、女性生存问题为主题的作品。在作品中,她立足于生活,描绘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童年的经历与体验,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 科莱特的《克罗蒂娜》系列小说,一经出版,便获得巨大的成功。随后出版的作品《流浪女伶》、《束缚》,真切地融入了科莱特的情感,她重新审视两性关系,表现了对女性精神独立的追求。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小说《谢里宝贝》出版,出版后更是得到纪德、普鲁斯特等文学家的高度评价。小说围绕女主人公蕾雅和男主人公谢里的爱情故事展开,通过对蕾雅高尚优越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谢里懦弱无能的男性形象的塑造,科莱特在作品中表露了她的女性意识。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开始逐步发展起来。不论是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还是法国的西蒙娜·德·波伏娃,她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为后来的女性主义批评家提供了理论基础。科莱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批评家,但是她的作品中语言细腻、清新,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她对女性的重视,对女性问题的发掘与深思,无不透漏出其明显的女性意识。因此,在法国女性主义思想的萌芽阶段,科莱特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相对于其他作品来说,国内目前对《谢里宝贝》的研究较少,将其作为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人更是鲜见。国内大多数的研究是针对科莱特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童年经验、写作特点,而本论文试图借助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观点,从《谢里宝贝》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研究。 本文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介绍了女性意识的定义,女性文学成为女性意识的重要载体,女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概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状况及主要流派。 第二章,介绍科莱特女性意识的形成及表现,包括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女性地位以及其自身的经历,总结了科莱特女性意识的表现,并且通过对小说中女性形象及男性形象的分析,揭示了科莱特的女性自我意识、女性主体意识、女性平等意识以及小说中女性话语权的构建。 第三章,借助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对小说中人物关系的分析,探讨科莱特的爱情婚姻观,并突出体现科莱特的女性意识,进而探索小说揭示的主题。 第四章,通过以上三章的分析,简要介绍科莱特的女性意识对法国女性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以及当代法国女性主义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