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测定,葡萄霜霉病的潜育期为4-6天,发病后若气候条件适宜,就会引起病害的发生和大流行。通过孢子囊空中捕捉试验,观察到葡萄霜霉菌孢子囊主要分布在冠层以下,以接近地面处最多,冠层以上,随着高度的增加孢子囊数量逐渐减少。一天24小时内都可捕捉到孢子囊,但一般在早8:00和晚20:00孢子囊捕捉量较多,以晚上20:00最多。经DPS软件测定,孢子囊的扩散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湿度和降雨量呈负相关。三年连续捕孢结果显示,孢子囊的季节扩散动态表现为多峰型曲线,其孢子囊数量和对应5天后病情指数在p<0.01水平下,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在石河子地区,葡萄霜霉菌孢子囊一般在6月上中旬开始出现,扩散期为6-9月,7月下旬到9月上旬为高峰期,随后进入消退期。经2008-2010年连续三年观察,从首次捕捉到霜霉菌孢子囊开始,若条件有利,4-6天田间就会陆续发病;进入捕孢高峰后,若条件适宜,4-6天内霜霉病的发生也将明显加重。经室内外叶片接种和大田试验表明:在供试7个品种中,克瑞森和弗雷属于较抗病品种,红提、无核白鸡心、无核紫、紫香无核和里扎马特属于感病或高度感病品种。经单斑含孢量测定,克瑞森和弗雷感病后其单斑面积较小,单斑含孢量也较少;而感病或高度感病品种无核白鸡心和里扎马特等病斑面积较大,单斑含孢量也较多。经扫描电镜观察,在供试品种中,克瑞森和弗雷的叶片气孔较小,气孔数量也较少,而里扎马特的气孔较大,数量也较多。可初步认为较抗病品种气孔少而小,而感病或高感品种的叶片气孔较大而密集。将2002-2010年连续9年葡萄生长期的气象资料和发病情况经DPS软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的温度和8月份的降雨量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主要因子,据此建立判别模型,并对数据进行回测,回测正确率为100.0%。对葡萄生长期霜霉病的发生情况和气象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霜霉病的发生与降雨量和湿度成正相关,而与气温成负相关。同时,葡萄霜霉病的始发期与6月上中旬的气象资料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