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脑瘫儿童父母的睡眠情况,观察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父母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1)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湖南省某脑瘫儿童康复中心36例脑瘫儿童的父母(72人)和湖南省长沙市某幼儿园36例正常儿童的父母(72人)以自行设计问卷收集一般情况和病史资料,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作为调查脑瘫儿童父母睡眠质量。(2)将25例脑瘫儿童父母(50人)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心理干预组。分别给予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2月。使用PSQI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脑瘫儿童父母睡眠质量变化。结果:(1)脑瘫儿童父母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34.72%)高于正常儿童父母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19.44%);脑瘫儿童父母在PSQL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与正常儿童父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脑瘫儿童母亲PSQL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影响,与父亲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时间与父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药物干预组治疗前、后PSQL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药物应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干预治疗前、后PSQL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理干预组与药物治疗组睡眠药物应用、PSQL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心理干预治疗结束1月后,PSQL总分、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心理干预组PSQL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心理组有效率、显效率与药物组无显著差异,结束治疗1月后心理组显效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脑瘫儿童父母睡眠障碍检出率高于一般人群,主要表现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这几方面;而脑瘫儿童母亲睡眠障碍的检出率高于父亲,主要表现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影响、睡眠时间这几方面;(2)心理干预对脑瘫儿童父母睡眠障碍有较好的疗效,较之药物治疗疗效更全面,更持久。图0幅,表15个,参考文献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