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地区大豆品种对根部主要病原真菌的抗性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a29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营养价值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近年来,大豆根部病害的发生愈加严重,严重制约着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根部病害是一种土传病害,常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防治较困难,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从黄淮地区的安徽、山东和江苏三省选取80个大豆品种,筛选对9种大豆根部主要病原真菌具有抗性的大豆品种,得到抗性大豆品种后,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镰孢菌复合侵染这些抗性品种后对大豆抗性的影响,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从黄淮地区的3个省选取80个大豆品种,采用改进后的大豆黄化苗下胚轴接种法,利用尖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木贼镰孢菌(F.equiseti)、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茄腐镰孢菌(F.solani)、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燕麦镰孢菌(F.avene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菜豆壳球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冬青丽赤壳菌(Calonectria ilicicola)这9种大豆根部主要病原真菌对80个大豆品种进行抗性筛选。虽然未筛选到黄淮地区栽培大豆品种对9种病原真菌均表现抗性的品种资源,但是筛选到对茄腐镰孢菌、木贼镰孢菌及禾谷镰孢菌具有一定的抗性品种资源,对上述3种镰孢菌具中抗及以上的品种分别占供试品种的82.92%,61.25%,31.25%;对层出镰孢菌和尖镰孢菌的抗性资源较缺乏,具中抗及以上的品种仅分别为4.17%,6.25%;供试品种对大豆红冠腐病菌和立枯丝核菌缺乏抗性资源,而对大豆炭腐病菌和燕麦镰孢菌,则可能具有较丰富的抗性资源。2.根据第一章的研究结论,选用部分表现中抗及以上的抗性品种,采用大豆黄化苗下胚轴接种法,探究4种致病力相对较弱的镰孢菌(禾谷镰孢菌、茄腐镰孢菌、木贼镰孢菌和燕麦镰孢菌)不同组合的复合侵染对大豆品种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禾谷镰孢菌+茄腐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木贼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燕麦镰孢菌、茄腐镰孢菌+木贼镰孢菌、茄腐镰孢菌+燕麦镰孢菌以及木贼镰孢菌+燕麦镰孢菌复合侵染组合品种抗性发生变化且病情加重的概率分别为82.76%、91.67%、100%、76.09%、100%、100%。而对所有的复合侵染接种处理进行分析,99.21%的复合侵染接种处理引起品种抗性发生变化:84.92%的接种处理病情加重,14.29%的接种处理病情减轻;结果显示,不同的镰孢菌复合侵染组合对不同的品种抗性影响显著。主要表现为,不同种镰孢菌在复合侵染条件下相互促进侵染,导致镰孢菌致病力增强。
其他文献
科技档案是企事业单位科研、生产活动的真实记录,在企事业单位生存发展中起着重要依据和凭证作用,因此科技档案管理中的质量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科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