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马里亚纳弧前蛇纹岩泥火山物源来自俯冲带弧前深部,有助于我们认识上覆板片地幔楔蛇纹石化过程、俯冲带进变质过程、浅部弧前地幔动力学和元素循环机制等,被认为是认识俯冲作用的直接窗口。蛇纹岩泥火山从地幔楔位置到海底环境均可以发生蛇纹石化作用并记录在蛇纹岩中,因此蛇纹岩中的地球化学特征也能反演不同环境信息。本文对南Chamorro泥火山环带状蛇纹石化超基性岩角砾和无环带的叶蛇纹岩进行详细的岩矿学和地球化学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里亚纳弧前蛇纹岩泥火山物源来自俯冲带弧前深部,有助于我们认识上覆板片地幔楔蛇纹石化过程、俯冲带进变质过程、浅部弧前地幔动力学和元素循环机制等,被认为是认识俯冲作用的直接窗口。蛇纹岩泥火山从地幔楔位置到海底环境均可以发生蛇纹石化作用并记录在蛇纹岩中,因此蛇纹岩中的地球化学特征也能反演不同环境信息。本文对南Chamorro泥火山环带状蛇纹石化超基性岩角砾和无环带的叶蛇纹岩进行详细的岩矿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除个别样品经历过重结晶作用无法识别原岩类型外,其他样品原岩均为斜辉橄榄岩。样品中原始矿物残余主要包括橄榄石、辉石,薄片鉴定的特征矿物结果与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基本吻合,少量尖晶石XRD未检测到。同一个样品的不同环带区域记录了不同的环境条件。根据蛇纹石化产物类型及结构,认为在地幔楔位置,地幔橄榄岩发生蛇纹石化过程包括蛇纹石化产物充填早期较大裂隙、原始矿物普遍发生蛇纹石化、少量叶蛇纹石的形成,预估反应温度在200-400℃之间。在泥火山通道中蛇纹石化温度小于200℃,且存在机械外力作用,主要形成多组近平形的纤蛇纹石脉、沙漏状结构和覆盖先前产物的褐色蚀变,褐色蚀变产物包括Fe-水镁石、Fe-Ni硫化物等。蛇纹石化超基性岩被喷出海底后,未完全蚀变部分继续和海水发生蛇纹石化作用,部分样品甚至发生海底风化作用。马里亚纳弧前南Chamorro泥火山角砾蛇纹岩Al2O3/SiO2很低,具有典型的难熔特征,REE呈明显的“U”型配分模式,蛛网图中FMEs和高场强元素(HFSE)呈富集特征,且LREE与HFSE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因此指示本研究样品原岩为蛇纹石化前经历了熔体/岩石相互作用的亏损地幔橄榄岩。熔体交代过程不仅使难熔元素HFSE、Th等元素显著富集,也使FMEs发生显著富集。角砾状蛇纹石化超基性岩全岩水含量月13%-20%,且随蛇纹石化程度增加而增加;地幔橄榄岩在连续蛇纹石化过程主量元素主要是Mg、Si、Fe、Ca和H2O存在迁移行为,微量元素中的HFSE、Th等元素在蛇纹石化过程保持稳定状态,FMEs在蛇纹石化过程存在迁移行为。岩石中部分Rb、Cs、Ba随蛇纹石化作用迁移到了流体中,可能是岩石中Rb、Cs、Ba含量高于流体导致;可能仅海水蛇纹石化作用使海水部分U、Sr含量随着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迁移到了岩石中,而Pb含量几乎未受流体的改造。说明受熔体作用影响后的地幔橄榄岩在蛇纹石化过程FMEs的迁移行为,与前人报道的亏损地幔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FMEs从流体迁移至岩石中且随蛇纹石化程度不断累积的行为不同。对比研究马里亚纳弧前蛇纹岩泥火山(Yinazao、Fantangis(?)a、Asùt Tesoru、南Chamorro和Conical)蛇纹岩FMEs特征,发现不同泥火山角砾蛇纹岩的FMEs特征反映了板片衍生流体成分的系统性变化及板片俯冲演变过程。与海沟较近蛇纹岩泥火山(Yinazao)对应的俯冲板片以蛋白石脱水为主,蛇纹石化流体极富B、略富Li、Ba、Sr、Pb;与海沟较远的泥火山(Asùt Tesoru、南Chamorro和Conical)对应的俯冲板片主要为碳酸盐矿物分解和少量蚀变洋壳脱水及粘土矿物转化,蛇纹石化流体富Ba、Sr、Li、Rb、Cs;居于上述二类蛇纹岩泥火山之间的泥火山(Fantangis(?)a),对应俯冲板片主要为粘土矿物脱水及转化,蛇纹石化流体以富集B、Li、Rb、Cs、Ba为特征。海水似乎只对角砾蛇纹岩的B、Sr元素有一定影响。此外,蛇纹石化程度和原岩矿物类型影响也对角砾蛇纹岩的FMEs有一定影响。综上可知,蛇纹岩的FMEs特征可以用来示踪流体信息。我们通过Ce-Pb、Cs-U、U-Nb、Sr-Nd反演了蛇纹岩中FMEs记录的流体信息,发现从地幔楔到海底过程引起蛇纹石化的流体主要包括板源衍生流体和海水两类。
其他文献
过敏性结膜炎经典的发病机制包括了Ig 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以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IV型超敏反应,其中肥大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组胺、嗜酸性粒细胞等在过敏性结膜炎病理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临床发现针对上述机制的治疗药物临床疗效欠佳,有相当数量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无法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和阐明过敏性结膜炎的新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研究发现Th17细胞等多
海洋涡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大洋中,它们在海洋动力学、热盐的输送和物质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大洋环绕南极大陆,南极绕极流(ACC)强烈的纬向流动形成了自北向南的亚南极锋(SAF)、极锋(PF)和南极绕极流南锋(SACCF)三个锋面,分隔了极地水和亚热带水。因南大洋及其周边亚热带海域特殊的环境和强劲的锋面系统使得涡旋活动频繁,该海域的涡旋可以进行经向水团交换、翻转环流和物质的长距离运输,对该海域甚至
水汽输送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北极地区(60°–90°N)的水文、辐射和动力等气候因子。了解水汽输送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对研究北极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北极地区的观测数据受限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在精度和时空分辨率上存在诸多限制,这导致了学者对于北极水汽输送的具体变化过程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本文基于CRA-40、ERA5、JRA-55、MERRA-2四种再分析资料对2000–2020年北极水汽输送的
对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投资优化技术进行研究,在发掘灵活性资源的基础上,以煤电为调峰支撑,配套建设风电、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设施,利用多能互补优化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以某火力发电厂为例,介绍了其采用的灵活性资源投资优化技术,采用全年生产模拟法对预期效果进行定量计算,计算结果验证了灵活性资源投资优化技术的有效性。
深渊海沟(水深大于6000-6500米)通常位于汇聚板块边界,活跃的地质活动使得深渊海沟里的沉积不稳定。同时,海沟漏斗状的地形和高频的海流活动,有利于促进颗粒物质最终向海沟轴部汇聚,形成了深渊海沟有机质降解的“热点区”和独特而丰富的微生物种群。也正是由于海沟不稳定的沉积特征,导致海沟内不同水深的沉积物组成和来源的异质性明显,而沉积物作为底栖生物生命活动的依托,其组成的异质性将影响底栖生物分布和活动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在南极半岛北部加剧会对生活在其中的生物造成威胁,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作为南极食物链(网)上关键物种,是多种捕食者(如鲸鱼、海豹、企鹅和海鸟等)的重要食物来源。微量元素是海洋生物进行正常化生理活动或研究环境变化对其产生影响的良好的指标。因此本研究以磷虾为研究对象,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对其体内的必需元素铜(Cu)与锌(
海洋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水深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在开发海洋资源、海洋航运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的水深测量多为通过船载测深仪器的方法,成本较高,且无法很好地完成对于复杂地形海域或具有争议海域的测量,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水深反演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遥感技术具有大面积、实时、快速等优势,且遥感影像中不同波段之间隐含着大量的潜在信息,通
马里亚纳弧前蛇纹岩泥火山顶发育的自生沉积忠实地记录了渗漏流体活动,甚至记录了泥火山之下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地球化学过程等信息。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认识蛇纹岩泥火山自生沉积形成环境及发育机理,渗漏流体活动规律及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地球化学过程。本文对Conical蛇纹岩泥火山发育的自生沉积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对Conical与Quaker蛇纹岩泥火山自生沉积TC/H/N/S,主量元素、稀土及其它微
西北大西洋大陆边缘是重建古气候及古海洋变化的重要区域。末次冰消期以来,劳伦特冰盖(LIS)经历了千年尺度的进退,导致冰盖融水和冰筏碎屑排入北大西洋,促进大陆架边缘地区的沉积。西北大西洋大陆架上的沉积物提供了冰盖-海洋-大气层相互作用的记录。近年来学者们侧重于对西北大西洋斯科舍边缘LIS融水与沉积变化的研究。同时斯科舍大陆架边缘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影响,使其成为研究洋流相互作用对其沉积变化及
中国沿海的特大城市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阻燃剂(Flame Retardants,FRs)生产区,尤其是对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而言。继多种溴代阻燃剂(BFRs)加入《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黑名单后,OPEs作为其用作阻燃剂的替代品,生产量和使用量逐年不断地增加。由于其具有生物毒性,且与初始研究结论相异的长距离传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