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多指(趾)是一种常见的肢体畸形病征,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居于各类肢体畸形之首。临床表现为超出正常数目的手指(脚趾)赘生,赘生物可以为指(趾)骨的骨性结构,也可为单纯的软组织成分,少数还呈现出掌骨的赘生。多指(趾)畸形除了独立发生外,还可以作为一些综合征的部分症状而伴随出现。轴前多指(趾)(preaxial polydactyly,PPD)为发生在肢体桡(胫)侧的多余指(趾),按照受累指(趾)发生部位,可划分为4个亚型(I一Ⅳ),分别代表二指节拇指多指、三指节拇指多指、食指多指与多指并指。多指(趾)畸形的遗传成因以单基因变异为主。轴前多指(趾)家系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AD),从简单的三指节拇指单个指骨增加直至完整的额外指(趾)的产生,患病个体表型有明显差异。迄今为止欧美家系中发现的致病突变集中分布于人染色体7q36区域内约1.2kb的.ZRS(ZPA regulatory sequence)序列上。
本课题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一个先天性轴前多指大家系(六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轴前多指Ⅱ/Ⅲ家系)的致病区域进行定位研究。并对候选基因之一的LMBR1的全部17个外显子以及5号内含子上的ZRS区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对从该家系21名患者和24名正常成员获得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在7号染色体长臂近端粒处的7q36区域选取9个微卫星标记,以荧光标记引物的PCR反应扩增目的片段。使用ABI377 DNA遗传分析仪对该家系作基因扫描和基因分型,通过Linkage软件包对分型结果进行连锁分析。LMBR1的外显子及ZRS片段经PCR扩增回收后,在ABI3700序列分析仪上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作人工比对。
通过单倍型构建和重组分析,我们将多指候选区域缩小至D7S2465与D7S2423间的1.7cM内,覆盖了文献报道的450kb区域。同时发现该轴前多指家系中的所有患者具有部分共享的单倍型,且与国外报道的单倍型不同。采用连锁分析在HING1处得到的最大LOD值为7.882(0=0,P=o.95),证明疾病与7q36上的相关微卫星位点紧密连锁。LMBR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序列均未发生变异;ZRS调控序列上发现一处G/C单核苷酸多态位点,排除了与疾病相关的可能。说明这个中国轴前多指家系致病突变发生的位点区别于已报道的欧美高加索人种PPD家系,具有遗传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