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障儿童是指由于不同听力损失,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的儿童。但当他们经过听力补偿后,并通过有效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就可以开口说话。听力补偿的手段有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听障儿童从接受听力补偿到开始语言训练起,也就开始了他们的语言习得过程。这一过程与正常儿童相比有共性也有其特性。目前以实验的方法考察听障儿童塞音发音情况的论文还没有。本文主要是选取听障儿童汉语塞音发音的声学表现进行实验分析。从语言学角度来说,研究听障儿童发音的声学特征也有着特殊的价值。比如在语音学研究中,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是塞音除阻爆破与声带振动开始的时间过程,一般来说清塞音VOT为正值,浊塞音为负值;而送气塞音的VOT要大于不送气塞音的VOT。VOT模式是人类从社会团体中获得语言至观重要的一部分,反映了人类口部调音与喉部调音之间的时间特性。嗓音起始时间可以用于评估神经肌协调发展的成熟性,听觉消弱者的语音发声,也用于为口吃者设计的治疗软件。许多学者对正常人在不同语言中VOT的情况作过详细的研究,但对病理状态下的VOT了解还不是很多。本文就从听障儿童汉语普通话塞音声学分析入手并与正常儿童的发音进行对照分析。本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观听辨,设计的目的是提供听障儿童发音人的语音概况包括出现的偏误类型,以配合后面的声学实验;第二部分是基于发音实验做详细地声学分析,主要是对塞音的时长进行统计,包括正常儿童和听障儿童塞音嗓音起始时间的对比分析,闭塞段和浊音间隙的对比分析,声韵时长的对比分析和听障儿童发音的语图特点。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为总结和讨论,即根据实验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经过实验得出如下结果:第一部分是对听障儿童所发塞音音节的声、韵、调三部分做的主观听辨,出现偏误的类型主要是添音、替代和脱落。两名听障儿童韵母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添音,比如在韵母/u/前添加介音/ /,在/a/前添加/i/。另外,听障儿童还有鼻韵尾的添加与脱落的偏误,脱落的数量多于添加的。声母方面主要是替代,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普遍存在互相替代的情况,其中以不送气塞音替代送气塞音的占27%,送气塞音替代不送气塞音的占11%,可见送气塞音是本文听障儿童的一个“障碍发音方法”。此外还有将软腭塞音发成擦音以及声母脱落等偏误。另外从声韵搭配来看,听障儿童女不同部位的塞音与/u/的搭配,听障儿童男双唇塞音和齿龈塞音与/i/的搭配,多出现偏误。第二个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塞音发音上的不同。从嗓音起始时间的分布范围看听障儿童无论在单音字还是双音的前、后字中,送气塞音和不送气塞音的时值都有重叠,且重叠范围逐渐增大,所以听障儿童单音字的发音状况要好于双音字的发音,双音字的发音中又是前字要好于后字,表明听障儿童连续发音还不熟练。这在闭塞段和浊音段的统计中也可以得到证明。听障儿童不送气塞音VOT均值基本上要长于正常儿童(除听障儿童男单音字的均值以外);送气塞音又短于正常儿童。听障儿童软腭塞音的VOT最长,而且出现爆破的次数也最多,这与软腭塞音发音部位生理特性有关,但听障儿童多次爆破的次数还是比正常儿童多,听障儿童唇舌动作的不灵活,发音动作粘连拖沓是造成多次爆破的一个原因,另外听障儿童塞音还有除阻较弱,能量不强,冲直条表现不出来的情况。基于实验结果,我们对听障儿童的语言教学提出如下建议:1、呼吸训练。影响听障儿童发音清晰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呼吸方式不对,很多听障儿童用胸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是一种有害的呼吸方式容易引起吐字不连续、硬气音等症状,所以要让听障儿童多练习胸腹式呼吸方法。具体的操作练习也有很多,比如吹气球、闻花香、数数,念不断扩展的句式等等。2、口腔训练。要想使说话的声音好听和持久,就要正确地运用共鸣腔以及发音器官的构音。所以好的声音首先要能保障声道畅通无阻,胸部舒展自如,声音要不憋不挤,很多听障儿童发音时声音就像挤出来的一样,这是声腔没有打开的缘故。所以教师在指导儿童发音时要让他们能打开声腔,扩大口腔开度。同时注意下巴放松,挺软腭。声腔能够打开后,还要注意发音器官的练习,主要是唇、齿、舌的配合。控制的要领是唇舌灵活、力量集中。3、增加词语教学。实验数据显示,听障儿童单音字的发音要好于双音字,而且闭塞段时长较正常儿童的要长,说明听障儿童语流中的发音还不自然熟练。而词语的使用又是语言交流的主要形式,所以增加词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听障儿童协同发音的能力,也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4、全语言的训练。充分运用日常生活的语言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社会交往的环境进行语训,比如教儿童如何有礼貌地对待来客,如何去买东西等,在游戏娱乐中学习说话,当然也需要社会上有更多的人能与他们接触交流,这样他们语言的发展才不会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