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弱势群体聚居区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城市壮大不可避免的结果,其范围之广,遍布于世界各大城市。令人堪忧的是,城市弱势群体聚居的现象并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随着人居环境的热议,以及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大力关注,弱势群体聚居区相对落后的环境急需改善。 对于城市弱势群体聚居区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完善的整改策略。以往的解决对策往往是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方面出发,并没有从低技术设计策略入手尝试改善这样一类问题。纵观中美城市设计方面,也只是对城市中弱势群体聚居区提出的改造意见,以及从土地划分和规划战略上对其加以分析谋求解决对策。 城市中弱势群体聚居区,在美国有“贫民窟”,中国有“城中村”,本文试图对其现象以及改善策略入手,进而对比分析中美城市弱势群体聚居区低技术设计策略,研究将从以下几个阶段展开:第一,分别介绍美国现行的和中国传统的低技术设计策略;第二,列举现存的中美城市中弱势群体聚居区的现象及问题,即美国的“贫民窟”和中国的“城中村”,并尝试用低技术设计策略对其进行改造;第三,提出“M—O—P”结构,即形态学(Morphology),操作(Operation)与表现评价(Performance)结构对改造结果进行评价检测。最后,将中美城市弱势群体聚居区、低技术设计策略以及形成的“M—O—P”结构进行对比,旨在为改善城市弱势群体聚居区提供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