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羽毛球竞赛中,女子双打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的女子双打实力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随着世界各国羽毛球运动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女子双打对场上两名运动员各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我国想要保持在这个项目上的优势,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能力,克服当前的不足,跟上这项运动的发展。本文以现阶段世界优秀女子双打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中国、日本、丹麦的四组优秀女子双打运动员的竞赛录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观看她们近期的竞赛录相,再完成相应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为我国女子双打运动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也为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以及业余羽毛球爱好者的一般竞赛提供参考。现阶段已经入奥运会积分赛的抢夺中了,所以本文以2015年5月奥运会积分赛的排名靠前的中外女子双打四队组合(田卿/赵云蕾,于洋/王晓理,(中国),松友美佐纪/高桥礼华(日本);克里斯汀娜·佩蒂森/卡米拉·吕特·尤尔(丹麦)),对他们的技战术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将中国两队选手与国外两队选手相比较,进而得出中国选手的优势与不足,并在为训练中发挥优势,加强不足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通过将竞赛视频数据量化。对四对世界顶级水平的女子双打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前三拍(发球、接发球和第三拍)阶段,攻防相持阶段以及最终得失分阶段的技战术运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当前女子双打的几个特点:在前三拍阶段,发球一般以网前球为主,且落点多为一号位置,因为其飞行路程最短,易于通过缩短对手的反应时间以限制其进攻,而接发球则以回搓网前球和推压中后场居多,强调接发球的攻击性以争取对抗中的主动权,第三拍的衔接技术上也多以杀、抽、吊为主,可见,在前三拍中争得先进攻的机会成为女子双打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攻防相持阶段,进攻方使用比较多的战术是前封后攻,网前球以搓放,扑杀和推半腰为主,后场则以大力杀球和快速劈吊为主,过去一些比赛中较为常见的用重复的底线高远球限制对手的战术已较为少见。而防守方一般通过抽挡技术伺机而动,寻找反击的机会,这与过去大多通过挑底线两角高远球的防守模式也已有了较大的差别,再次看出,攻击性成为女子双打发展的基本方向;在得失分阶段,运动员本身的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得分的手段,如防守能力较强的田卿和赵芸蕾,一般依赖稳健的防守中寻得的快速反击的机会,而进攻能力突出的于洋和王晓理则更多依赖直接的大力杀球和网前逼抢。总而言之,从竞赛的过程来看,女子双打对参赛运动员的发球、接发球的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从技术特点来看,女子双打对参赛运动员移动速度和杀球力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从战术层面来看,女子双打对场上两名队员之间的配合默契和分工明确的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换而言之,世界女子双打已呈现出明显的打法男性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