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腹腔引流液中的药代动力学及对腹腔感染常见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我们对齐鲁医院普外科2010.10-2011.1的非清洁手术术后可能发生感染的9例病人,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1.5小时滴完,并于开始给药后1h、2h、3h、4h、6h、10h、24h分别留取腹腔引流液,采用HPLC-UV法测定腹腔引流液的药物浓度。采用DAS2.0软件计算莫西沙星在腹腔引流液中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腹腔引流液中的药代动力学及对腹腔感染常见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我们对齐鲁医院普外科2010.10-2011.1的非清洁手术术后可能发生感染的9例病人,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1.5小时滴完,并于开始给药后1h、2h、3h、4h、6h、10h、24h分别留取腹腔引流液,采用HPLC-UV法测定腹腔引流液的药物浓度。采用DAS2.0软件计算莫西沙星在腹腔引流液中的Cmax、AUC、t12、MRT、CL等药代动力学常数。并根据PK/PD的结果估计药物在腹腔引流
其他文献
金属或金属的配合物与生物分子如蛋白质,DNA,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神经系统产生异常反应,并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蛋白质和DNA,为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蒽醌及天然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重要生物活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已有文献报道许多蒽醌衍生物被制成抗疟疾药物和抗肿瘤药物而且有的己被应用于临床治疗。有一些蒽醌衍生物可以和DNA作用并能够在特定的位置裂解DNA的单链或双链。这一结论
背景与目的:由于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激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表现出逐年增加趋势,现已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首位。但该病的确切发病机制现仍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骨髓腔中除了造血干细胞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
目的:研究河南省汉族人群中不同VKORC1-1639 G/A基因表型与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关系。探讨河南省汉族人群VKORC1-1639 G/A基因表型分布与等位基因分布,并与其他地区汉族人群及其他民族的分布进行比较。综合考虑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MBI)、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VKORC1-1639 G/A的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筛选口服华法
目的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 UPP)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参与细胞蛋白质的稳定和降解、基因表达调控、受体胞吞、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硼替佐米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硼酸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其通过抑制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从而抑制NF-κB通路,促进P53和Bax蛋白的表达,促进P21、P27蛋白的蓄积,最终引起细胞凋亡
背景与目的微量蛋白尿的出现,在糖尿病患者中意味着糖尿病肾病(DN)的到来,蛋白尿不仅是DN的临床表现,更是加速其进展的主要原因。由多孔的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GBM)、足细胞及其相邻足突之间的裂孔隔膜共同构成肾小球滤过膜的机械和电荷屏障,在蛋白尿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s)是糖胺聚糖的一种,是构成GBM及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的生物大分子物质,乙酰肝素酶(Hepa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约30%-50%的患者可能于术后3-6个月发生再狭窄。虽然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的应用使支架内再狭窄率下降至10%以下,但仍存在有DES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1]。PTCA术后再狭窄是血管损伤后新生
本文首先对喹喔啉碳苷化合物研究意义及碳苷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然后以单糖为原料进行了喹喔啉碳苷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使用较新颖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喹喔啉碳苷化合物,同时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另外对二丁基氧化锡在碳苷选择性酰化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一以单糖为原料,经在乙酰丙酮,氢氧化钠条件下水煮、酰化、溴代、催化下与邻苯二胺反应、脱保护五步反应合成了新的喹喔啉碳苷化合物,并对其反应
背景与目的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为特点,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当前研究重点。为挽救缺血半暗带内损伤较轻的脑组织,及早溶栓重新恢复缺血组织灌注给脑梗死患者带来了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严重的再灌注损伤问题。目前研究认为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脑屏障位于脑实质和
基本药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基本药物可及性的监管职责需要政府来承担。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政府的内在缺陷性常常会出现“监管失灵”,致使基本药物可及性效果和监管目标的激励不相容。目前,有关激励相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性的理论探讨上,很少涉及监管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设计,也没有研究以激励相容理论为基础建立基本药物可及性监管的分析。为弥补以上不足,本文首先分析基本药物可及性的现状、障碍及成因,引入激励相
药物毒性是导致药物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避免在药物开发晚期发现毒性导致的昂贵代价,尽早确定药物潜在的毒性问题非常重要。在药物毒性中,以肝和肾毒性最为重要。肝脏是生物转化和解毒的主要场所,也是毒性损伤的易感靶器官之一。据报道,药源性肝病或肝损伤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占10%-15%。因此药物毒性的早期发现对药物研发就显得至关重要。本课题旨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以Beagle犬作为模型,以低分量褐藻多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