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居民更加关注其自身生活质量,具体表现在对城市日常生活行为休闲场所的需求的增加。但在当前的快速城市化下,城市日常生活行为休闲场所建设远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致使生活场所缺失,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城市绿地与绿地系统是多重意义的概念,泛指有植被存在的城市用地形态及类型系统,具有改善环境与提供居民生活的设施性场所功能。绿地系统随社会发展,其功能由城市分区功能向城市生态功能转变,进而向城市社会功能转变,中心城市正向提高居民生活空间质量方向发展。城市规划学科与城市景观学科研究只是关注绿地的分区功能及生态功能,缺失对绿地社会功能方面的研究;人文地理学借用人本主义的现象学-存在主义方法论重构社会功能。因此,本文首次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及“骄傲-耻辱序列”城市场所(设施)空间认知原理,运用人本主义方法论,从社区型绿地出发(即社区周边临近性绿地),从居民对城市社区型绿地对人日常生活的健康功能认知需求出发,探讨城市社区型绿地的“喜欢临近”或“避免临近”的空间布局结构,以期望达到建构健康社区人居环境、改善及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生活空间质量的目标。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论文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整体的研究框架。第二章对本文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有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本文研究所运用的有关基本理论进行梳理。第三章对本文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四章是对案例区的研究,通过对案例区居民做人本主义行为调查,总结城市绿地“喜临”与“避临”认知判识体系、案例区城市绿地“喜临”与“避临”空间分布现状及结构以及案例区社区型城市绿地“喜临”可获性空间模式。第五章为案例区社区型“避临”城市绿地的治理研究,主要包括城市社区型绿地喜临人本可获性认知空间理念、治理原则以及具体的治理路径。第六章为本文的研究结论部分。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当前城市绿地绿地按国家规划法规相关标准规划建设,存在绿地本身设施进入障碍不可活性和居民日常生活休憩、交往行为的社区空间临近组合关系的障碍-不可获性问题,形成了绿地的“空间公正”的社会问题和社区健康环境问题,需按健康城市及社区健康环境理念进行“喜临”可获性模式对“避临”型社区绿地进行治理,建构健康社区居住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增加了城市居民休闲场所类型,满足了城市社区居民对日常休闲场所的多样化需求,进而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