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节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多系统疾病,其特征在于形成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常表现为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肺脏浸润、眼部和皮肤损害。结节病的临床过程表现多样,90%以上结节病存在肺脏受累,组织活检病理诊断是结节病确诊依据,对于怀疑结节病并考虑激素治疗的患者,为了除外引起肉芽肿的其他原因,如结核、真菌等,取得病理学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外科肺活检和纵隔镜采集纵隔/肺门淋巴结标本为诊断的金标准。但内镜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支气管粘膜活检(EBB)、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操作,已经降低了大多数患者对于侵入性外科手术活检的需要。近来,电子支气管镜对肺结节病诊断的价值和安全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对65例临床及胸部影像学疑似结节病行气管镜检查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经支气管镜不同取材及联合取材方式对肺结节病诊断结果的影响,以期临床医生能在众多手段中选择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目的:讨论传统的支气管镜检查(TBLB、EBB和TBNA)、EBUS-TBNA不同取材及联合取材方式下,对肺结节病的诊断价值,促进支气管镜技术对结节病诊断流程的标准化。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吉大二院呼吸内科诊治的65例临床和胸部影像学显示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的,伴或不伴有肺内浸润阴影疑诊结节病行气管镜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恶性肿瘤或既往确诊的结节病患者被排除在外。(1)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影像学分期和组织病理取材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2)对不同病理取材及联合取材方法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65例疑诊结节病患者行气管镜检查,46例组织病理活检证实有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总阳性率为70.8%。依据患者胸部X线和/或CT表现进行分期,Ⅰ期13例(28.2%),Ⅱ期29例(63.0%),Ⅲ期4例(8.7%),Ⅳ期0例。Ⅰ期阳性率78.6%,Ⅱ期阳性率67.6%,Ⅲ期阳性率71.4%。EBB,TBLB,TBNA和EBUS-TBNA阳性率分别为35.7%,70.6%,86.7%,100%。单独行EBB患者,粘膜小结节样改变阳性率(55.6%)高于粘膜充血水肿(43.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LB对Ⅱ、Ⅲ期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0%、80%,Ⅰ期阳性率50%。EBB与TBLB联合阳性率87.5%,与单独EB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单独行TBNA阳性率较高,TBNA联合TBLB与单独应用TBNA相比,阳性率提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仅有1例疑诊结节病患者行EBUS-TBNA,最终也证实为结节病。气管镜检查阴性患者中,1例行纵膈镜、1例行经皮肺穿刺后证实为结节病。误诊17例患者中,11例为肺结核、4例肺癌、1例淋巴结结核、1例隐球菌肺炎。术后3例发生咯血,1例见于EBB,2例见于TBLB,予以冰盐水冲洗,后自行止血。2例TBLB后发生少量气胸。没有程序相关的死亡率。结论:1、对于镜下存在典型支气管粘膜改变的病例,EBB检查安全简便、诊断率较高,应作为首选取材途径,联合TBLB取材可提高阳性率,而对TBNA没有进一步要求;对于镜下无典型粘膜改变的患者,TBLB具有一定补充诊断价值。2、TBLB不仅对Ⅱ、Ⅲ期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中发现对Ⅰ期病例也能获得阳性结果。单独行TBLB对Ⅱ、Ⅲ期肺结节病患者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与EBB、TBNA结合可显著增加EBB、TBNA的诊断阳性率,但同时伴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增加。3、疑诊Ⅰ/Ⅱ期结节病,可优先选择应用TBNA,同时联合TBLB提高肺结节病的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