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南京、杭州、无锡等地鸢尾属植物及其园林应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溪荪(Iris sanguinea)、花菖蒲(Iris kaempferi)、蝴蝶花(Iris japonica)、鸢尾(Iris tectorum)等五个种(品种)为实验材料,从其部分种(品种)的组织培养技术和耐荫性两方面入手,通过大量的实验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溪荪的组织培养中,以春季萌发的茎尖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附加低浓度的6-BA(1mg/L)与NAA(0.2mg/L)为最佳的诱导分化的组合。在试管苗生根阶段分别添加了NAA和IBA两种生长素,实验结果表明,NAA对溪荪的生根效果最好,以0.5mg/L的浓度最佳。 鸢尾在茎尖培养过程中以MS+6-BA1.5mg/L+NAA0.1mg/L的培养基,得到的茎尖苗最理想,外植体的取材时期对分化和增殖效果影响很大,以春季取材为最佳。在不定芽的增殖培养中,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KT(2mg/L)更有利于不定芽的增殖。在生根培养中以6-BA(0.1mg/L)与NAA(0.5mg/L)的组合为最佳。 花菖蒲的组织培养中在以茎尖为外植体时,MS培养基附加6-BA2.5mg/L与NAA0.1~0.2mg/L时效果较好,产生了少量的愈伤组织,但褐化问题严重,实验中采取了添加活性炭和频繁转瓶的方法来降低褐化带来的干扰,但效果不明显。 通过对鸢尾属五种植物的叶片单位面积鲜重、干重及含水量,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含量(a+b)及叶绿素a/b,叶片光合特性多项指标研究得出:鸢尾属五种植物的耐荫性由强到弱为:蝴蝶花(Iris japonic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鸢尾(Iris tectorum)>花菖蒲(Iris kaempferi)>溪荪(Iris sangui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