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际数据的地铁站动态环境热适应性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asonCr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地铁车站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建筑,地铁站密切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作为典型的过渡空间,地铁站的热环境与一般建筑物的热环境不同,并且地铁站热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也很独特。满意度为近年来各领域提出的新的评价指标,应用于地铁站热湿环境时,它不仅包括人体对热湿环境满意与否的意识状态,还包括人员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感受,即地铁站热环境满意度受人员生理和心理的共同影响。本文以北京市某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展开基于满意度的动态环境热适应性相关研究。通过对该地铁站进行现场测试获取客观环境参数的实际数据,同时调研该环境下乘客的主观感受以获取其热湿感觉和各参数满意度评价,共获取299份有效调研数据,以此来发掘并确定基于地铁站热湿环境的人员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测试调研中相关参数的独立对比与组合分析,从总体上了解其分布规律,确定了热环境参数中显著影响因素为温度,其他相关参数中显著影响因素为地铁人数。基于该地铁站的客流特点,地铁人数的影响可以通过分时控制以减小,而对于地铁站环境参数——温度,则需要结合测试调研及相关理论计算,以得出科学合理且人性化的满足人员热舒适性的温度指标。本文基于人员适应性的地铁环境热舒适性指标研究,包括人员热湿感觉、人员满意度评价、动态热舒适评价指标HDR。通过研究各指标中最优评价的数据占比,分别得出基于人员热湿感觉的中性温度区间、基于人员满意度的满意温度区间、基于动态热舒适评价指标的舒适温度区间。最终结合主观测试调研和客观理论计算得出了该地铁站各时间段各区域的温度区间。本文通过设计合理的测试调研方案并有效实施,对测试调研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时分区等系列分析,得出了基于主客观评价的温湿度区间,该方法对地铁站热湿环境人员满意度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支持。
其他文献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能质量分析仪测量的低压配电网线路相线以及中性线阻抗估计方法。该方法使用两台带GPS的电能质量分析仪分别安装于线路的首末端,基于同步时钟模块(GPS)
JC公司是一家国有独资检测公司,面对飞速变化的经济环境,推陈出新的社会背景,该公司越来越注重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逐渐地在公司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