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类活动促使大气氮沉降增加,改变外源氮输入,影响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固存。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氮沉降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缺乏对有机碳的精细化计量,关于有机碳组分在氮添加下的变化及响应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氮添加梯度野外控制实验探究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及机制。实验平台于2014年建立,本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人类活动促使大气氮沉降增加,改变外源氮输入,影响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固存。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氮沉降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缺乏对有机碳的精细化计量,关于有机碳组分在氮添加下的变化及响应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氮添加梯度野外控制实验探究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及机制。实验平台于2014年建立,本研究共设置了6个氮添加梯度,氮素添加量分别为0,2,4,8,16,32 g N m-2 yr-1,记作N0(对照),N2,N4,N8,N16和N32。主要探讨土壤团聚体碳、颗粒态有机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微生物残体碳的变化及其调控机制,以期揭示氮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碳组分的影响及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湿筛法对团聚体进行粒径分级,以平均重量直径表征团聚体稳定性,再测定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结果表明,未添加氮素处理下,大团聚体质量百分比(79%)显著高于微团聚体(13%)和粘粉粒(8%),平均重量直径为0.9mm,表明该地区土壤结构良好。团聚体质量百分比和平均重量直径在氮添加处理下无显著变化,这可能由于氮添加不仅提高了根系生物量,也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在对照和氮添加处理下,有机碳和全氮在团聚体中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大团聚体、粘粉粒和微团聚体,这与小粒径团聚体比表面积较大,可以吸附更多有机质有关,该结果也支持了土壤有机碳的等级饱和模型。本研究亦发现团聚体有机碳在氮添加下无显著变化,但各粒级团聚体碳氮比下降,表明未来持续氮沉降可能会加速土壤有机碳矿化。2.根据土壤有机碳形成、周转和功能差异,利用湿筛法按照粒径大小将土壤有机碳分为颗粒态有机碳(>53μm)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53μm)。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对氮添加的响应不显著,但在氮添加下的变化趋势不同。氮添加处理使得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下降,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无显著变化。颗粒态有机碳的减少主要归因于氮添加造成植物碳输入减少,微生物底物利用效率降低和植物残体分解速率加快;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不显著变化可能原因有:(1)缺乏游离氧化物对氮添加的响应;(2)氮添加下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形成的前体物质权衡,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损失与氮引起的微生物残体增加;(3)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周转时间较长,一般为几十至百年。3.以氨基糖为生物标志物来定量指示微生物残体,并计算真菌和细菌残体碳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连续6年氮添加处理下,相比对照,总氨基糖平均增加了4%,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胞壁酸分别平均增加了5%,2%,7%。此外,氮添加使得真菌残体碳和细菌残体碳分别平均增加了5%和7%。对照下,微生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为50%,氮添加后其贡献率高达62%,表明微生物残体碳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且氮添加显著促进微生物源碳积累。
其他文献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思维视域。马克思以物质生产实践为根本出发点,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面考察,在批判地借鉴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交往理论。随着全球交往一体化的深入,交往的方式和范围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帝国主义扩张、地区动荡与武装冲突等,严重影响了世界交往的正常发展。基于此,本
藏文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关怀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藏文古籍研究工作中,藏文古籍研究日渐兴盛并走向成熟。当前有关藏文古籍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成果数量已达新高,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开始出现了较多高水平与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成果。虽然当前已有学者对藏文古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藏文古籍研究的热点趋势,但其研究因缺少大量数据支撑,难免具有个
随着时代的发展,插画的应用逐渐扩展到各艺术文化领域,成为读图时代重要的信息载体以及文化的传播媒介。所以为了国风插画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应当对国风插画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21世纪以来的国风插画到底是如何表达“国风”理念,又是如何以现代视角结合流行审美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文通过对“国风”相关概念进行梳理,深入分析国风插画的发展现状以及形成基础,在此基础上收集并分类整理
沐昂作为明初云南诗人,滇南壮丽秀美的自然山水,极具特色的名胜古迹是他诗歌中倾力所歌咏的对象;作为士人,文士间的惺惺相惜令他不忍“明珠蒙尘”,因此辑录明代云南第一部流寓人士诗选《沧海遗珠》;作为官员,始终牢记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边地所制定的“华夷一家”政治纲领,积极促进明初云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本文将以沐昂所著《素轩集》和所辑录《沧海遗珠》为对象进行研究性探究,探讨沐昂诗歌创作及文学活动与明初诗坛、
地方(place)是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同时也是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旅游学等共同研究的热点,地方性作为地方的延伸概念,越来越成为各领域跨学科研究的焦点。地方被认为是与外界流动的独特连接,受到均质化和标准化的巨大冲击,一些地方特色消解、边缘化,文化记忆消退、情感认同缺失,地方性的建构过程及机制受到了严重挑战。但是地方性力量面对全球文化的快速流动和渗透也表现出日常抵抗。可见,流动性和地方性两
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书籍诞生的最初目的是让人们获取和传递知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人对于书籍的认识仅仅是它作为知识的传播媒介的一面,所以对于现代的书籍装帧来说,其核心是创意设计。为了使传统书籍重获新生,设计师们需要用创意的思维转变人们对于书籍的认识,并为之后的书籍装帧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其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融合了无数设计师的创意成果。与电子书不同
随机脉冲系统是一类特殊的混杂系统,它包含连续时间动态行为,瞬时状态跳跃以及随机过程.本文考虑的随机过程是G-布朗运动,相比于经典随机过程-布朗运动,G-布朗运动能够应用于不确定概率的随机脉冲系统,这种更加一般的系统模型使得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本文还考虑了G-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脉冲系统的实用稳定性问题.相比于经典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实用稳定不要求系统的理想运行状态与实际运行状态之间的误差任意小
若尔盖高原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缘,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生物因素加剧了该区域的草地退化和沙化,该区域实施了一系列防沙治沙工程,特别是生态恢复工程。因此,对不同生态恢复工程进行效果评价、优化高寒沙地植被恢复模式和促进高寒草地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该区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以若尔盖高原典型沙地恢复示范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地上植物群落特征与室
彝药材小叶三点金(彝药名:(?)音译:就供补此)为豆科植物小叶三点金Desmodium microphyllum(Thunb.)DC 的全草;五花木通(彝药名:(?)音译:赤毕纽古)为豆科植物川滇羊蹄甲Bauhinia comosa Craib的干燥藤茎。小叶三点金和五花木通均为彝医临床经验方“彝药痛风颗粒”方中的药材,均为非标品种,“彝药痛风颗粒”的临床疗效确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保护,正在开展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但有序的过程,经历了皮肤损伤后的止血、炎症、再生和重塑。一旦其中一个过程被阻断,伤口愈合就会延长,甚至终止,特别是细菌生物膜感染是影响炎症期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存在胞外多聚物,生物膜会阻止抗菌剂渗透到胞内杀死细菌。滥用抗生素也容易引起耐药性。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菌策略。目的此项旨在制备一种具备抗菌、抗氧化、抗炎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的微针。本研究以壳聚糖(Chitosan,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