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尽管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及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其仍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早产儿,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足月或近足月儿RDS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认为可能与择期剖宫产率增加有关。而足月或近足月儿RDS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并发症与预后早产儿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目的]本研究旨在根据不同胎龄对病例进行比较1)通过调查早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和RDS患儿的不同临床特点和发病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2)了解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RDS)在不同胎龄儿:早期早产儿组(<34周),晚期早产儿组(34~36+6周)和足月组(≥孕37周)送入新生儿监护单位(NICU),为评估疗效和预后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和分组:收集2011年01月至2014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NRDS患儿共524例,按胎龄分为三组,分别为早期早产儿(<34周,228例),晚期早产儿组(34周~36+%周,162例)和足月的婴儿组(≥37周,134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2方法:对所有524例NRDS患儿进行以下方面分析:(1)发病率:每年在NICU所有住院患儿中诊断RDS的比例以及不同胎龄发生RDS的构成比;(2)一般情况:包括性别、Apgar评分(生后1min,5min),出生体重、孕产妇年龄、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时间;(3)危险因素:择期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胎盘、羊水异常、双胎、妊娠期疾病;(4)治疗:CPAP、有创机械通气(常频/高频通气)的应用和重复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5)并发症:肺炎、败血症、气胸、ICH、HIE、ROP、BPD、先天性心脏病CHD、黄疸、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6)预后:包括治疗结局,好转或治愈,放弃和死亡率。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组间比较。定性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DS多见于早产儿。近四年内(2011-2014),每年RDS患儿占总住院患儿的比例分别为13.1%、15.5%、8.6%and 11.6%。早期早产儿的RDS发病率有显著升高。RDS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尤其是在胎龄和体重明显优势的不同组间。早期早产儿的产前糖皮质激素比例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通过比较三组RDS新生儿危险因素,发现选择性剖宫产,宫内窘迫,双胞胎或三胞胎,胎膜早破,羊水异常有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率在三组均高,特别是足月(78.4%)和晚期早产组(72.2%)。早产儿RDS的危险因素有:出生窒息、胎膜早破、胎盘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双胎,而足月新生儿RDS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择期剖宫产,感染与男性性别。PS在早期早产儿组的应用和重复给药的比例较其他两组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新生儿组常频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早产儿,但是肺炎、持续肺动脉高压、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气胸发生率更高(P<0.05)。早期早产儿组ICH、ROP、败血症、黄疸、贫血及死亡率高于其他两组。三组间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和放弃治疗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NRDS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不同胎龄RDS新生儿的高危因素、并发症及治疗反应均存在差异,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的时候需考虑胎龄因素。足月儿RDS常见危险因素为择期剖宫产、感染和男性,故而应严格控制择期剖宫产率,以减少RDS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