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橄榄蚶(E.olivace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列齿目,蚶科,橄榄蚶属,俗名为珠蚶。生活于潮间带中低潮区至水深20 m左右的泥沙质底,分布于菲律宾、日本和我国沿海,我国在山东至福建沿海都有分布。本种肉嫩味鲜,血质丰富,经济价值、营养价值高,在我国南方沿海产量较大,为当地群众所喜食的经济贝类<[13]>,其市场价格较高,约为70元/kg,其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是一种很有推广前景的经济贝类。橄榄蚶目前尚未进行人工育苗及养殖,因此研究其生理、生态习性对橄榄蚶的人工育苗及养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研究了橄榄蚶的外部形态以及生态习性。结果表明,橄榄蚶贝壳坚硬,两壳相等,较膨胀,外形呈长卵形;放射肋为150~200条,放射肋上无结节,贝壳上生长轮不明显;橄榄蚶铰合齿单列,直线排列,形状基本相似,但位于两端的粗大、倾斜,中间的小,且数目不等,一般为25~30枚;具有前后2个闭壳肌痕,前者大,呈三角形;后者小,呈四方形。橄榄蚶生存的温度范围为-3℃~35℃,盐度在12~40之间,PH适应范围为6.3~8.57,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耐溶氧最低可测的值为0.33mg/L。橄榄蚶营底栖生活,潜居泥质底,依靠水交换滤取食物,饵料以各种小型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为主,对种类无明显的选择性,橄榄蚶繁殖季节在6月至9月份。
2.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25、30℃)、盐度(16、21、26、31、36)和饵料浓度(0.5×10<4>、1.5×10<4>、2.5×10<4>、3.5×10<4>、5×10<4>cell/ml)对橄榄蚶(E. olivacea)滤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金藻作为饵料,温度、盐度、饵料浓度对橄榄蚶的滤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在15~30℃、盐度在16~36、饵料浓度范围在0.5~5×10<4>cell/ml变化时,橄榄蚶的滤水率都呈一个峰值变化。温度在25℃、盐度在26、饵料浓度在3.5×10<4>cell/ml时,其滤水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温度、盐度、饵料浓度与滤水率之间分别满足函数关系:FR<,T>=-0.3396T<2>+1.8937T+0.2728(R<2>=0.9857,P<0.05);FRs=-0.3424S<2>+1.9626S+0.7112(R<2>=0.9683,P<0.05);FRc=1.7395 C<0.4607>,(R<2>=0.9062,P<0.05)。研究了不同光照(0,1000,5000,100001x)对橄榄蚶(E. olivacea)滤水率的影响以及其滤水率的昼夜节律性.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对橄榄蚶的滤水率无显著影响,但橄榄蚶的滤水率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P<0.01)。
3.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5℃、20℃、25℃、30℃)和盐度(16、21、26、31、36)对橄榄蚶(E.olivacea)呼吸、排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橄榄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在15~30℃范围内,橄榄蚶单位软体干重耗氧率(OR)、排氨率(NR)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37~0.65 mg/(g·h)和1.74~3.15μmol/(g.h);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方程分别为:OR<,T>[mg/(g.h)]=0.3234e<0.1765t>(R<2>=0.9755,P<0.05);NR<,T>[μmol/(g.h)]=1.3788e<0.1986t>(R<2>=0.9784,P<0.05)。在16~36盐度范围内,橄榄蚶单位软体干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开始时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盐度26时达到最小值,然后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范围分别为0.43~0.60 mg/(g·h)和1.75~3.26μmol/(g·h);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之间的相关方程分别为:ORs[mg/(g.h)]=0.0014s<2>-0.0751s+1.4312(R<2>=0.9455,P<0.05);NRs[μmol/(g·h)]=0.0105S<2>-0.5728s+9.7114(R<2>=0.9285,P<0.05)。
4.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三种单胞藻饵料对橄榄蚶生长余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小球藻chlorella sp.、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 gensis对橄榄蚶的生长效果显著不同,其生长余力大小依次为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 gensi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小球藻chlorella 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