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中退耕还林(草)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ne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探讨了西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以及耕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西部开发背景下退耕还林(草)以恢复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为支持,建立西部开发退耕还林(草)决策支持系统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退耕决策系统建立的原则和技术路线,即以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以MAPBASIC为开发语言,通过知识库、数据库、方法库的建立,并与图形数据相结合,最终完成一个地区耕地退耕的区域、时间和方法等决策。本文最后选取甘肃省华池县悦乐镇为对象,对这一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 引言。主要论述了西部开发背景下生态环境恶化形势的严峻性及其对西部发展的制约,阐明了恢复生态环境是新时期西部所面临的必然选择,而退耕还林(草)是恢复生态环境的一个有效措施。退耕还林(草)恢复西部生态环境需要一个过程,要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合理按排,因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一个适宜的决策支持系统是必要的,本章对此也做了简单阐述。 第二章 退耕还林(草)的必要性和意义。退耕还林(草)的目的是恢复生态环境,改善西部发展条件,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西部资源背景及生态、耕地问题是退耕的现实条件,适宜性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退耕提供了理论依据,两个地区退耕成功经验论证了退耕的可行性。 第三章 退耕还林(草)的原则、标准及机理。分别阐述了退耕应遵循的原则,应把一个地区退耕作为一个系统性工作,考虑其适宜性、对其做系统规划。同时讨论了退耕还林(草)的标准,25°以上坡耕地必须退耕,但25°并不是退耕的坡度下限,各地退耕条件依自然经济条件而异。作为恢复生态的手段,退耕还应与其它相关保证措施相结合。 第四章 西部开发退耕还林决策系统的设计。主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最后着重介绍了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包括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方法库以及人机交互系统等。 第五章 退耕还林(草)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论述了建立退耕还林(草)决策支持系统的原则及系统总体结构,并阐述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构建以及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 第六章 华池县悦乐镇坡耕地退耕还林决策系统实证研究。选取黄土丘陵区典型镇进行退耕还林(草)决策支持系统的实践性应用,分别以坡度、侵蚀程度等6个对其土地利用起主要影响作用的 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决策,将全镇现有耕地以其适宜性、是否退耕等 分为10种类型:近期退耕还林、近期退耕还草、中期退耕还林、中 期退耕还草、远期退耕还林、远期退耕还草、潜在退耕还林、潜在 退耕还草、梯田化以及坡度小于15”并适宜耕作区域。并在此基础 上对其进一步利用提出了相应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探讨两者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预测丙肝后肝硬化的一致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
尽管国内外经济和人口学方面的专家与学者很早就开始了对农村劳动力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我国在研究农村劳动力问题时,基于三点:其一,我国国情决定了国外的理论例如
纸马作为中国传统的民俗艺术物品,具有敬神禳灾、祈福获佑的文化功用。它交织着艺术、民俗与宗教的因素,既古奥神秘而又质朴多趣,寄托着民间的信仰追求和审美情感。纸马图像
本文以牡丹江市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为样本,通过示范区结构调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对该示范区农业可持续性作出评价,并以其中二个示范点——渤海、大湾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各30例,3组均给予
城市农民工的出现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农民工问题是一个越来越引起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事关稳定的政治问题。 本文在充分肯定城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满意度和角色冲突的现状,探讨护士工作满意度与角色冲突在不同人口统计维度上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便利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02名护士为研究对
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使得经济中心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出现了新的空间结构特征,服务产业向城市多个中心区聚集,并出现职能分工和空间错位发展的趋向,由此形成一种新
农村劳动力非农配置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而实现农村劳动力非农配置及配置效率,制度是关键,因为制度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源泉。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
创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本月13日至15日,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将相聚京城,围绕“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