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去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当前仍然还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形势。生态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对回答我国所面临的这一时代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态问题,使建设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对生态问题有充分认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认识生态问题的有力武器,为我们正确认识生态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生态问题不能只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去认识,还应该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来认识。虽然生态问题是人直接对自然的过分征服和掠夺造成的,但促使人这种行为的背后却是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因素。因此,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认识生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只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认识生态问题,那么就显得比较片面。认识生态问题要克服片面性,尽可能全面把握。生态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从依赖自然发展到主导自然后,自然就成了表现和确证人类本质力量不可或缺的对象。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科学技术的非理性使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异化。资本家的贪婪,资本垄断从国内走向国际,使一切国家的生产都变成世界性的了。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下,在征服和掠夺自然时资本家并不会考虑其承受力。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些都是导致生态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根本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揭示生态问题的产生及其根源,有利于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和趋利避害。自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觉醒以来,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绿色思潮。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我国于一九七三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拉开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序幕。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借鉴世界各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要吸取别人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考察世界各国对生态问题的反思与合作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以开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较之国外起步较晚,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自己的优势。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解放的先进理论,具有强大地生命力和远大前途,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后盾。作为一种更先进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等理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路,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积极推动转方式和调结构建设、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从世界意义来讲,更为全球生态安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