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流入城市。然而土地流转一直受到制度上的限制,与劳动力流动的程度不相匹配。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客观上造成土地细碎化的小农经营模式,在缺乏健全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情况下,可能阻碍现代化农业技术的采用,影响农业生产力的持续提升。根据要素稀缺诱致技术选择理论,土地和劳动两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决定了农业技术的选择。中国学者林毅夫(1991)曾利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转型期的数据验证了,即使在土地要素及劳动力要素的市场交换禁止下,要素稀缺性诱致技术选择的假说也同样成立。那么,在土地市场相对不完善的情况下,要素稀缺性诱致技术选择的理论假说是否依然成立,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本论文搜集了全国三十个省市的农业数据,并结合了全国土地流转情况、劳动力转移情况及农业技术采用情况,以及针对各省土地与劳动赋予情况进行了分析。本论文的实证分析建立在要素稀缺性诱致技术选择理论以及农户行为理论之上,并借鉴了林毅夫关于农业技术选择的一篇经典文献,构建了四个实证模型,并运用固定效应回归进行计量分析,检验土地和劳动的相对稀缺性,以及农业收入、非农收入、教育水平等变量对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论文主要研究结论:一.对土地节约型技术(化肥)采用的实证结果符合要素稀缺性诱致技术选择理论的假说;二.对劳动节约型技术(机械)采用的实证结果不完全符合要素稀缺性诱致技术选择理论的假说;三.农业收入增加对两种技术的采用都有促进作用,而非农收入增加对两种技术的采用都有负面作用。说明农村当前普遍存在的兼业状态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四.教育水平对技术采用的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我们的实证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对机械技术的影响为负,对化肥技术采用的影响为正。我们认为这是源于两种技术本身的特性区别。最后,我们结合实证结果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并且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