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义利观是我国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是我国传统伦理价值取向的核心,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形成的座标和基石;它自形成之日起,在其后不断的丰富与发展过程中,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影响程度是极为广泛而深远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儒家义利思想,能够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同时,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有效实施提供价值借鉴和方法指导,最终使其成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强有力工具。本文一共分为四个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儒家义利思想相关的概念、理论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包括对儒家关于“义”、“利”内涵的界定,义利辩证关系的的分析,最后对儒家义利观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义”和“利”的内涵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与时俱进的;“义”在广义上理解为对人们不同行为进行的规范;“利”的核心要义一般指向利益、好处、有益的事物,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利益、好处,也包括社会公利和个人私利。在义与利概念的变化、发展的基础上,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也是与时俱进的,由重义轻利、义利对立,到义利两有、义利并举、义利统一,这是一个科学认识的发展过程。这些相关概念、理论是构成儒家义利思想大厦的基石,只有以它们为研究的出发点,才能抓住历史的脉搏,洞悉古今,为其他相关研究铺平道路。当然,需要指的是,这些相关理论不是凭空臆造的,它们的提出与发展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渊源和理论背景。同时,对儒家义利观相关概念、理论的梳理分析,也是进行其他层次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第二部分,重点探索和梳理了儒家义利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首先着重分析了其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儒家义利观的形成时期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变革的特殊时期,原有的经济制度逐渐土崩瓦解,导致政治的上层建筑也是大厦将倾,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儒家义利观在我国古代不同背景下的发展和变化,侧重阐述了其在我国古代发展的四个重要历史阶段:义利观的形成阶段——孔孟荀的义利观,这个是儒家义利观的基本思想、理论的成型阶段,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方向;义利观的大发展——董仲舒的义利观,这是先秦儒家义利观形成之后的第一次大发展,使儒家义利观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义利观的扭曲发展——程朱理学时期的义利观,这个阶段的义利观是极端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义与利极端对立的现象;最后选取和阐述了清代颜元的义利观——义利观的合理总结与复归,颜元对儒家先哲的义利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重新确认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义利观。这四个阶段基本上代表了儒家义利观的发展走向,既有曲折坎坷,也有平稳的创新与演变。第三部分,重点对儒家义利观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分析。儒家义利观的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其核心内容是儒家义利思想的的要义所在;在此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重点归纳梳理了其基本特征,这是认识与准确把握儒家义利观的重要线索。通过梳理分析,对其核心内容有个准确的把握,其内容主要包括:义利之辩、旨在取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义利并举、义利统一等方面。同时明晰了其基本特征:明辨善恶,旨在扬善;崇德尚义,以义制利;崇尚公利,利济天下。第四部分,是本文论述的落点。在前三章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梳理了儒家义利观在我国漫长的传统社会中的历史影响,主要分析了儒家义利观在古代社会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民族凝聚力的影响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分析其历史影响的基础上,探究、发现其当代价值;主要从经济领域对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政治方面对民生民本价值取向的思考、思想文化方面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述。重点论述其在当代社会的可借鉴之处,阐明儒家义利思想对当前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