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醌对HepG2细胞的遗传毒性及氧化性DNA损伤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venice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氢醌(1,4-dihydroxybenzene, HQ)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也被用于非处方药(OTC)中,还可作为皮肤美白剂的成分;它又是一种天然成分,存在于许多植物源性产品中。HQ可通过环境、职业、饮食和香烟烟雾等方式暴露于人体,也可来源于苯的暴露。2001年,欧盟国家禁止将HQ用于化妆品的美白配方中,而HQ的类似物熊果苷和植物源性的HQ仍可继续使用。早在1999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就将HQ归为第三类致癌物,即现有证据尚不能就其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体外实验表明,HQ可引起染色体突变。HQ通过多种途径代谢,肝脏是HQ代谢的最初部位,其代谢过程中可产生活性氧(ROS)。因此,我们试探论HQ的遗传毒性,是否与ROS引起的氧化性DNA损伤有关。本研究选用一种代谢完全的人类来源的肝肿瘤细胞株HepG2细胞,它不仅保持了人正常肝实质细胞的许多功能,还保留了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中的I相和II相酶,是检测外来化合物遗传毒性的理想细胞系。本研究选用HepG2细胞,研究HQ的遗传毒性及氧化性DNA损伤的机制,为评估HQ对人类的危害提供实验室资料。方法:以HepG2细胞作为试验系统。通过标准的以及改良的蛋白酶K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试验检测细胞DNA链损伤,微核试验(MNT)检测细胞染色体损伤情况。为探讨遗传毒性的可能机制,以2’,7’—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法和苯二醛(OPT)分别测定细胞内ROS以及谷胱甘肽(GSH)水平,还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8-羟脱氧鸟苷(8-OHdG)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结果:6.25、12.5、25、50μM的HQ作用HepG2细胞1h后,DNA链断裂细胞形成彗星样拖尾,尾长、尾DNA含量及尾距增大,与未用HQ处理的细胞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浓度HQ(6.25~25μM)处理的细胞,DNA的迁移距离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而当较高浓度HQ(50μM)处理的细胞,DNA的迁移距离与HQ在25μM时的最大迁移量相比明显缩短。接受较高浓度HQ(50μM)作用的细胞,经蛋白酶K处理后与未经蛋白酶K处理的细胞相比,DNA的迁移距离明显增加。这些结果提示,HQ在较低浓度引起细胞DNA链断裂,而在较高浓度导致DNA-蛋白质交联(DPC)的形成。HepG2细胞与12.5~50μM?的HQ接触24h后,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未用HQ处理细胞(P<0.01)。HQ作用于HepG2细胞1h,其浓度为25~50μM和6.25~50μM,可分别引起细胞内ROS表达水平的明显增加以及细胞内GSH的耗竭。12.5~50μM?的HQ作用于HepG2细胞3h后,细胞内8-OHdG水平的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Q可引起HepG2细胞DNA链断裂和染色体损伤,表明HQ对HepG2细胞具有遗传毒性。HQ对HepG2细胞的遗传毒效应,可能与ROS的增高,细胞内GSH的耗竭及8-OHdG形成的增加而造成的氧化性DNA损伤和DPC有关。
其他文献
[病例] 女,30岁.因左胸部外伤后胸痛、腹痛伴呼吸困难7天入院.患者于7天前被人用菜刀砍伤左腋前线4~6肋处,当时在卫生院诊断为局部皮肤组织裂伤,行清创缝合术.
用PCR法将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基因中编码第25、69和92位的半胱氨酸(Cys)密码子突变为丝氨酸(Ser)密码子,将突变的hbFGF cDNA片断与表达质粒pET3c连接,构建重组
目的:文献报道和前期体内试验发现亚硫酸盐可能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甘油三酯含量增加,本次试验拟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亚硫酸钠对肝脏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引起肝细胞脂肪沉积的可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合并肝脏损害在临床也日益多见,据报道发生率为56.5%~81.4%,而经肝活检示肝细胞变性或坏死者高达97.6%[1],普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自主神经等组织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近年发病率增加,现将我校医务室1998~2003
目的:本研究以大鼠矽肺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矽肺相关生物活性介质并确定相关介质致纤维化的节点。初步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αfactor,TNF-α)可溶性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