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血浆Kisspeptin动态变化和PHPT轴Kiss-1/GPR54及褪黑素合成酶表达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加型藏羊(Ovis arise)是典型的季节性发情动物。季节性发情动物接收不同光周期的刺激后经视神经将光刺激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传递到松果体,刺激松果体分泌5-羟色胺和褪黑素(Mel)。AANAT与HIOMT是褪黑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其活性与褪黑素的合成分泌紧密相关。已有研究表明,Kiss-1/GPR54系统在哺乳动物繁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Kisspeptin可调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器官功能活动,对哺乳动物初情期的启动、发情周期、排卵等生殖活动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光周期-Mel-Kiss-1/GPR54-Gn RH”通路也已被证实是调控动物季节性繁殖的主要路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thyroid axis,HPTA)作为典型的内分泌轴系也在调控动物的繁殖功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证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在初情期之前,可表现为卵泡发育停滞,性器官萎缩等。为探讨褪黑素合成酶AANAT、HIOMT、Kiss-1/GPR54系统在甘加型藏羊视神经、松果体-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Pineal-Hypothalamus-pituitary-thyroxine axis,PHPTA)的表达及其对繁殖活动的调控,本研究选取健康空怀且处于发情周期的甘加藏羊32只,分为发情期、发情前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4组每组8只,并选取非繁殖季节(乏情期)8只为实验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甘加型藏羊血浆Kisspeptin动态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视神经、松果体-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各组织中AANAT、HIOMT、Kiss-1、GPR54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表达差异,分析其在发情周期的动态变化规律与藏羊发情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各时期血浆Kisspeptin分泌量呈动态变化,Kisspeptin平均含量从发情期开始升高,发情后期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减少。发情周期各时期Kisspeptin平均分泌量均显著高于非繁殖季节乏情期(P<0.05),表明Kisspeptin调控藏羊的季节性发情和发情周期的功能活动。2、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各时期和乏情期视神经和PHPT轴组织中均有Kiss-1、GPR54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1)视神经Kiss-1、GPR54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发情前期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时期(P<0.05);松果体Kiss-1、GPR54 m RNA在乏情期达到最大值,但乏情期GPR54与发情后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丘脑和甲状腺均在发情后期达到峰值;垂体组织中二者的相对表达量在发情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2)WB结果显示:Kisspeptin蛋白含量在视神经发情后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在乏情期松果体和下丘脑组织中含量最高;在垂体中间情期最高;在甲状腺组织中发情前期最高;GPR54蛋白含量在视神经、松果体、垂体和甲状腺组织发情前期最高,下丘脑组织间情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3、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各时期和乏情期视神经和PHPT轴组织中均有Kisspeptin、GPR54免疫阳性细胞分布,Kisspeptin与GPR54在视神经中主要分布在神经胶质细胞核和胞质中,发情后期可观察到细胞浓染;松果体细胞胞质中Kisspeptin与GPR54均呈强阳性表达;在下丘脑中Kisspeptin表达在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发情前期、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可见细胞胞浆浓染,GPR54表达在神经元细胞胞质中,轴突中免疫阳性产物也清晰可见;垂体组织中,二者主要表达在嗜碱性细胞的胞质中,在发情前期可见Kisspeptin强阳性反应;在甲状腺中二者主要表达在滤泡细胞胞质中。各时期免疫阳性细胞着色有明显变化。4、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各时期和乏情期松果体、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组织中均有褪黑素合成关键酶AANAT和HIOMT m 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发情周期不同发情阶段其相对表达量有一定的差异,发情周期表达量显著高于乏情期(P<0.05):(1)AANAT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松果体和垂体中发情期最高,与其他各时期差异显著(P<0.05),下丘脑和甲状腺组织中在发情后期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时期(P<0.05);WB结果显示:AANAT蛋白表达量在松果体和甲状腺组织发情前期最高,在下丘脑和垂体组织中间情期最高;(2)HIOMT m RNA相对表达量在松果体、下丘脑和甲状腺组织中在发情后期达到峰值,垂体中在发情期最高;WB结果显示:HIOMT蛋白表达量在松果体、垂体和甲状腺组织发情前期最高,下丘脑在间情期最高。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甘加型藏羊PHPT轴组织中均存在AANAT和HIOMT免疫阳性产物的分布:(1)AANAT主要表达在松果体细胞胞浆和胞核,在发情后期可见细胞浓染,下丘脑神经细胞胞浆中呈强阳性表达,神经细胞轴突也可见清晰着色,在垂体嗜酸性细胞的胞浆以及甲状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中也分布有AANAT免疫阳性产物;(2)HIOMT免疫阳性产物主要表达在松果体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下丘脑神经细胞胞浆和胞核、垂体嗜酸性细胞胞核和胞浆以及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中。并且可以观察到不同发情阶段,免疫阳性细胞着色有明显变化。综上,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血浆Kisspeptin分泌量呈动态变化,发情期升高,发情后期达到峰值,且发情周期各时期Kisspeptin平均分泌量均显著高于非繁殖季节乏情期,表明Kisspeptin调控藏羊的季节性发情和发情周期的功能活动。藏羊发情周期视神经、PHPT轴个各器官均有Kiss-1/GPR54 m RNA和AANAT、HIOMT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和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且不同时期各器官Kiss-1/GPR54、AANAT、HIOMT的表达和分布有差异性,表明Kiss-1/GPR54系统和AANAT、HIOMT对藏羊发情周期视神经和PHPT轴各器官活动有调控作用,且不同时期有差异。发情周期血浆Kisspeptin的动态变化及Kiss-1、GPR54在各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会正向启动藏羊的发情行为;AANAT、HIOMT伴随发情周期的进行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AANAT和HIOMT的高表达在甘加型藏羊繁殖准备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参与调节甘加型藏羊的生殖生理活动。
其他文献
针对绿洲灌区水资源短缺严重,绿肥调控麦田水分利用的机理尚不明确等问题。利用2017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的麦后复种绿肥田间定位试验,于2020-2021年研究了减量灌溉和绿肥还田对麦田水分利用的调控效应。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常规灌水(I3,540 mm)、减量灌水50 mm(I2,490 mm)、减量灌水100 mm(I1,440 mm)3个灌水水平,绿肥全量还田(WG)、绿肥根茬还田(WGr)、
学位
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给予普通护理)和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治疗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压疮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集
期刊
胡麻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对其进行合理轮作倒茬种植,不仅有利于提高农田土壤结构稳定性,增加土壤氮素转化关键酶活性,改善土壤氮素转化;亦可增加农田氮素迁移,提高土壤中可供作物吸收的速效氮含量,减少氮素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本研究是在2012年开展的长期定位轮作试验基础上进行的,以休闲处理为对照,胡麻(F)、马铃薯(P)、小麦(W)为参试作物。研究了100%
学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播种面积达4.3×10~6公顷,约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40%左右,对于维系和促进区域农业生产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本地区长期以来降水量不足且时空稳定性较差,需要采取合适的覆盖技术来支撑小麦栽培系统的稳产和高产。本文选取meta分析的方法,针对地膜(其中包括黑膜和白膜)、秸秆、地膜配合秸秆、可降解地膜以及液态地膜覆盖下小麦的生产、生理、
学位
胡麻是我国西北旱区传统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胡麻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胡麻需求量不断上升,但因区域降水不均衡和农艺措施不当所引起的大面积倒伏已成为胡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作物倒伏受品种内在遗传特性、植株的茎秆形态、外界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因素共同影响。木质素可作为评价茎秆抗倒伏能力的重要指标,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紧密交联,增强茎秆机械强度,其合成受肥料配比和种植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适量施用
学位
河西走廊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保护屏障和农业生产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绿洲-荒漠过渡带是荒漠与绿洲相互转化的区域,在绿洲生态安全和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作为根茎型克隆植物,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可有效降低风速,防止水土流失。芦苇以其独特的生物性优势长期生存于荒漠和盐渍化地区,是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对
学位
葡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北方地区层出叠现的春季晚霜和冬季极端低温,是影响葡萄种植区域、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植物激素与植物抗逆性的深入研究,发现激素积极参与调节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应答。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及对环境的响应,外源应用可提高植物应对多种逆境胁迫的抗性。但内源SA是否在葡萄中响应低温信号的调控;外源施用SA能否增强其生理抗
学位
针对绿洲灌区资源性缺水严重制约作物生产,传统间作模式地膜用量、耗水量大等问题。2020-2021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免耕一膜两年用(NT)和传统覆膜(CT)两种耕作措施,低密度(D1,7.8万株/hm~2)、中密度(D2,10.35万株/hm~2)和高密度(D3,12.9万株/hm~2)三种玉米密度,单作玉米(SM)、玉米间作豌豆(M//P)和单作豌豆(SP)三种种植模式,组成13个处理,探讨免
学位
中国作为小麦主产国之一,小麦真菌病害长期对我国小麦生产安全造成隐患。单一抗性小麦品种大面积播种使得条锈菌更容易受到选择压力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生理小种,造成小麦丧失抗性。斯汤佩林(N.Strampelli)对我国不同时期条锈病流行小种均具有优异的成株期持久抗条锈性,充分挖掘斯汤佩林品种中的抗条锈病基因及成株期抗病机理,可补充小麦抗条锈病的机理及成因,为小麦育种合理有效利用成株期抗性基因提供支持。本研究
学位
针对西北绿洲灌区玉米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开展春小麦复种绿肥并翻压还田后翌年轮作玉米减施氮肥的田间试验,玉米季设置传统施氮和绿肥替代10%、20%、30%、40%的化学氮肥处理,研究豆科绿肥还田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玉米产量形成、土壤氮素特征及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揭示豆科绿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影响玉米氮素利用特征的机理,以期为试区玉米氮肥减量增效的生产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