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艾芜是一位独具特色,又很接地气的优秀作家,其小说创作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有五十多年时间。纵观艾芜一生的创作,我们可以发现,他每个时期的创作是不断创新的,这种创新可以从作品表达的思想,叙述的内容,语言的风格等方面显露出来。作家在不同的创作时期,其创作内容往往也是不同,艾芜也不例外,艾芜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内容是不一样的,甚至风格也是迥异的,不过我们发现,在艾芜多变的创作中,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不变”因素的,例如对小说中的民间性叙述是一直贯穿其小说创作的始终。艾芜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底层人物形象,对这些人物形象用心的刻画展现了艾芜的民间情怀,使作品带有明显的民间性色彩。该论文的第一章主要论述的是艾芜小说的民间性成因溯源。论文的第二章论述的是“南行”题材小说民间立场的表现,集中在民间生存状态的呈现,民间情感生活的关注,民间价值观的剖析展现,边疆异域独特民风民俗的呈现四个方面。第三章抗战题材小说的民间性主要是通过民间的风情民俗以及“救亡主题”缝隙中的民间显现来展示的。第四章工业及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的民间性主要表现在对“民间艺术的隐形结构”的借鉴上,总结了四种模式分别为:“才子佳人”模式,“大团圆”模式,“神鬼对立”模式,“男女邂逅”模式。不论是“南行”题材创作阶段,抗战题材创作阶段,抑或是工业及农业合作化题材创作阶段,艾芜都始终立足于民间大地,为民间代言。论文从民间性出发,对艾芜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进行梳理,力图对民间性在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中的表现进行挖掘,本文以民间性的角度来切入对艾芜小说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艾芜研究的领域,加深对艾芜创作的理解与感悟,以期开辟艾芜小说解读的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