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前路双节段钛网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对邻近节段的影响。【病例和方法】病例:回顾性分析了自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双节段颈前路减压钛网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56±11.57岁。随访时间为29-63个月,平均41.95±8.06个月。方法:手术方式采用全麻下颈前路双节段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依据JOA评分法(17分制)评定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状况,利用我院PACS系统自带测量软件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Cobb’s角、D值(测量C4后下缘到齿状突与C7后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来分别评价融合节段的曲度和颈椎的曲度。随访时根据融合椎体的邻近节段的增生情况来判定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利用SPA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来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术前JOA评分为7.02±3.20分,术后一周JOA评分为10.16±2.99分,改善率45.91%,较术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3.77±3.24分,改善率67.64%,较术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至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秀18例,良好17例,可8例。术前43例患者D值为4.27±2.23mm,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一周D值为9.08±2.93mm,较术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末次随访时D值为8.92±3.30mm,较术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Cobb’s角为4.13±1.94o,术后一周Cobb’s角为11.49±2.91o,较术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而末次随访时为11.09±2.76o,较术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共有9例患者(20.93%)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其中男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1.78±7.89岁。其中2例患者退变出现在钛网融合节段的上方,1例患者退变出现在融合节段下方,6例为融合节段的上下方。邻近节段退变和无退变两组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术前、术后一周的JOA评分、Cobb’s角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D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前路双节段钛网钢板内固定术的中短期疗效确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能恢复并有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颈前路双节段钛网钢板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可能与术前颈椎曲度较小、术中恢复不足、术后曲度丢失及融合节段有关,也可能与患者术前节段的退变有一定的关系,而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