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以“影响、接受与构建”为研究思路,对“伊文思纪录片的中国接受”进行研究。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提出问题,以历史为线索,重点描述西方纪录片对中国纪录片创作及理论构建的影响,阐明研究“西方纪录片的中国接受”的重要意义。其中,尤里斯伊文思因其拍摄纪录片的影响力及其与中国的特殊关系,成为中国纪录片界的重要接受对象,对中国纪录片理论构建与创作产生独特影响。基于此,研究“伊文思纪录片的中国接受”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章,以“‘先锋’伊文思:纪录片的本体探讨”为主要内容:首先对伊文思的“先锋性”纪录片予以历史性描述,然后从“诗”、“意境”到“镜头语言”以及“镜头语言与诗意生成的内在机制”等方面梳理了中国纪录片界对《桥》、《雨》、《塞纳河畔》等作品的接受,从中国纪录片艺术开启新视野角度分析中国纪录片界对《风的故事》的接受,并对伊文思“先锋性”纪录片接受原因予以揭示。最后,从中国纪录片表意的文学化传统、诗性模式形成、诗性地理纪录片的产生,以及从中国新纪录片的发展等角度阐述了中国纪录片界对伊文思“先锋性”纪录片接受的意义。第二章,以“‘战士’伊文思:现实题材纪录片的中国继承”为主要内容:首先对伊文思的现实题材纪录片予以历史性描述,然后从“意识形态化接受”、“现实性强调”、“人民性认同”等方面深入分析伊文思现实题材纪录片的中国继承及其内在逻辑。最后注意到中国纪录片界对伊文思现实题材纪录片接受的吊诡现象,指出中国纪录片界出于自身的“史传传统”以及“记录今天就是记录历史”的纪录理念对伊文思现实题材纪录片中“搬演”运用的警惕。第三章,以“‘文化’伊文思:中国题材纪录片的中国解读”为主要内容:首先对伊文思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予以历史性描述,然后从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从向国外观众宣传中国的立场以及从新语境下对伊文思中国题材纪录片的“误读”等方面具体论述了伊文思中国题材纪录片的中国接受。最后阐明伊文思中国题材纪录片中国接受的启示,提出基于中西文化的对话解读。结语。论文认为伊文思纪录片对中国纪录片界而言是重要资源。伊文思以其作品自身的影响力以及与中国的特殊情感成为西方纪录片影响中国纪录片的历史进程中重要的纪录片导演。伊文思以其纪录片及其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本文探讨伊文思纪录片的中国接受,通过对尽可能详尽的批评文本的研究,阐述“伊文思纪录片的中国接受”,意欲管中窥豹,以期梳理“西方纪录片的中国接受”,从而对中国纪录片理论搭建进行正本清源,进而构建自身纪录片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对外传播“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