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昆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盲目的大规模围湖造田,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及水质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水质超地面水V类标准,蓝藻水葫芦滋生蔓延,已严重制约了昆明市的可持续发展。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滇池保护治理纳入了国家、省、市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九十年代,滇池污染问题受到了国务院及云南省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全国“九五”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2001年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了治理滇池污染的进程,不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始终把滇池污染治理工作作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条例,采取各种措施,滇池水质较往年有所改善,有力的推进了滇池的治理进程,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研究中,对比滇池管理局网站公布的几年来滇池水质状况及治理情况公告,滇池水质状况:从2005年到2008年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水体总体都劣于v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现忽降忽升,特别是07年状况相对更差。但是,政府这几年不断针对滇池治理投入大量资金,配合采取的一系列治理和保护措施。不禁提出问题,为什么投入巨额资金,实施了庞大复杂的措施,水质却仍然未得到改善,甚至2005-2007年间水质呈继续下降趋势。实施了一系列在前期评价中都认为可行性强和成效性好的措施后,实际却没有向预期的那样发展,甚至继续恶化。问题究竟在出在那里?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些年针对滇池治理和保护的措施基本上是各种各样的工程措施,而采取的“非工程措施”却很有限,目前存在着过于重视工程技术和忽视公众参与等问题,相关研究也局限于工程技术领域,缺乏对公众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目前还没有对公众、政府、专家三者之间互动机制规律的等的研究。系统科学强调系统结构和所处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决定系统的整体性和功能。换言之,系统的整体性及功能是系统内部结构和所处环境综合集成的结果。通过研究系统组成部分和结构与系统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其涌现的知识体系。涌现指整体具有而分解为部分就不存在那类现象、特征、属性、行为,或者高层次具有还原到低层次就不存在的现象、特征、属性、行为等。即: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贝塔朗菲称之为非加和I性。论文通过设计目标明确的调查问卷,收集一手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现阶段昆明市民对于滇池流域环保问题的认识及其环保具体行为状况,还有其对政府决策和专家建议的认同程度,并验证假设。第二部分着重从网络上获取相关数据,大量收集各个群体针对滇池问题的关键词语,及其之间的引用关系,运用链接结构分析方法,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群体智慧的涌现。拟用从部分到总体再到部分的分析思路,探讨更加有效且可行的公众参与滇池治理与保护的路径。检验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及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以系统科学方法作为指导思想,以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例,基于信息时代的便捷网络平台以及三个群体在网络上针对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各种讨论观点,分析政府、专家、公众三个群体之间的互动机制,先独立分析每个群体,涌现各个群体智慧,后联系在一起分析,涌现三个群体的共同智慧。依托这个结论,分析探讨通过网络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有效促进滇池治理与保护的多元化公众参与,以及政府在针对滇池可持续发展做出决策时如何能更好更完善地吸纳公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