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社会转型期各利益主体为寻求表达自身意见的网络渠道,开始自发地围观各类网络公共事件,在不满足于媒体报道的情况下社会公众便主动利用手中所持有的社交工具寻找事实真相,以此来捍卫自身合法权利与利益。本文主要以2016-2017年的网络公共热点事件为研究对象,构建社会认同。本文开始主要分析网络公共事件中社会认同的主体及类型,网络传播环境下话语建构的主体并不单一,主要包括新闻社群、事件当事人、网民、各级涉事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相较于国家和政府来说,网民和当事人在情感性事件中涉事方式明显。网络公共事件建构社会认同离不开文本的构成与分析,各主体的不同看法共同组建了一个意见生态环境。根据社会认同的主体来划分,有传统社会认同和新型社会认同;而根据社会认同对事件发展产生的作用差异则分为“积极性社会认同”和“破坏性社会认同”。网络公共事件中构建社会认同还存在诸多危机,具体表现为内部情感指向异化、话语生存空间陌生化和外部危机处理机制失效化三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网络话语权的下放、网民群体的非理性表达、媒体权力符号的滥用以及多元意见竞争引发的信任危机等方面。本文最后主要从社会认同的主体角度出发探究构建社会认同的各种具体实践措施,依据公开、参与和平衡三个维度,对网络公共事件的主体包括新闻社群、当事人、网民、政府分别阐述,透过符号建构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努力达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有效共识。公民新闻话语阐释过程中引用了多种话语建构策略,叙事方式较灵活,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命名所要划定的定义标准。网民作为社会舆论的主要动员力量,叙事话语是一连串符号相互交流互动的行为,媒介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到网络公共领域能否健康发展,也能够对社会议题进行批判性地参考和意义建构,无论是作为网络公共事件的中心人物还是边缘人物,他们都在积极参与着新传播意义的网络建构,努力平衡意见场域中出现的不均现象,回应网络场域空间的正当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