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路翎是一个备受大家关注并有着非常多争议的作家。他在40年代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并被称为是革命文学中的“异类”。作为一个作家,路翎有着身为作家的自觉;作为一个探索者,路翎一直在上下求索,探索能够表现社会现实、人物灵魂的新形式。一方面,路翎一直致力于追求正视现实人生、描写真实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写作方式;另一方面,无论是在文学形式方面(如客观与主观的互渗,语言的欧化特征,叙述与抒情的并用等)还是在内容方面(注重挖掘人物的精神世界,剖析中国人民身上“精神奴役的创伤”等),路翎都表现出与其他现实主义作家的不同。路翎40年代的作品中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双线:现实的线与非现实的线——这也是他区别于其他现实主义作家的最大特征。在路翎40年代的作品中,深刻的现实性主题与非现实性因素形成了深度交叉与辩证互动,使其作品显现出现实的非现实性与非现实的现实性。正是现实与非现实的辩证互动,使路翎40年代小说创作方法呈现出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特征。也正是因为现实与非现实各个因素的融合,路翎40年代小说的创作方法呈现出复杂性特征。本文从具体文本出发,对路翎40年代小说创作进行研究。除引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路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渊源与探索。路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路翎的人生经历、鲁迅文学、社会现实、胡风现实主义理论、外国文学这几个方面。虽然路翎的文学创作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但是路翎在文学创作中一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他的文艺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几篇文论中得到他对于文艺的基本的理解。这也是这一章的重点。第二章主要探讨路翎40年代小说创作方法的复杂性。本文主要从客观与主观的互渗、理性与感性的交融、内容与形式的交织、叙述与抒情的并用、常态与异化的书写这五个方面来表现路翎40年代小说所呈现出来的复杂性。路翎在文学探索中所呈现的复杂性是对现实主义的新突破,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另外一种可能,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另一种声音”。第三章着重分析路翎40年代小说创作方法得与失及其悖论。探索并不是总是与成功联系在一起,探索并不意味着成功,在探索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然,路翎的探索也不是完全成功的,这就出现了这一章的两个方面:得与失。研究路翎40年代小说创作方法中的得与失,可加深我们对现代文学史上各种复杂文学现象的认识。创作方法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作家的创作方法的形成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路翎也不例外。同时,作为一个探索者,路翎一直在寻找最好的方式去表现他想展现的世界。正是这样,路翎40年代小说创作方法具有了复杂性。复杂往往会和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就让路翎40年代小说创作方法呈现出得与失两个方面。总之,路翎独特的创作模式,为中国40年代文学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