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信息社会理论评析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学者对信息社会理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20世纪中期开始,以丹尼尔·贝尔为代表的一部分西方学者凭借其敏锐、超前的眼光看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化的推进,所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变化,并且都不同程度把握住了科学技术在从传统工业社会向未来社会过渡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在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有必要,也有责任对这些学说及观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介绍、梳理和分析西方信息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努力把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发展趋势。分析时,对西方学者从信息技术革命对生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领域所引发的变化中得出的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具体观点,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西方学者在论证和分析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历史唯心主义基本观点进行批判,以捍卫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信息社会理论进行客观、系统地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趋势研究的基本观点和初步结论。本文除导言外共分九章。  第一章,追溯西方信息社会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目前国内外学者大都把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作为信息社会理论的奠基之作。实际上,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就会发现对未来社会的合理预测和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正确认识早已有之。培根和圣西门从不同角度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他们的思想成为了信息社会理论的先声。以熊彼特、阿隆、费希尔等人为首的相关现代西方社会理论和信息经济学则是信息社会理论的直接来源。  第二章,回顾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兴起于20世纪中期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实现了信息传输技术的革命,而且还通过产业化,迅速扩展和渗透到整个社会生产过程。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成为信息社会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它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使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  第三章,介绍西方信息社会理论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遭受了严重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迫使西方学者开始思考资本主义的出路。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是信息传输技术时代,又被称为“微电子时代”。这一时期的信息社会理论带有鲜明的预测性和极端乐观的特征。这一时期的信息社会学说主要有:贝尔的“后工业社会”学说、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学说、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学说、布热津斯基的“电子技术社会”学说等,这些学说初步形成了信息社会理论的轮廓。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出现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于是相应地出现了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信息空间”学说、卡斯特的“网络社会学说”和斯特尔的“知识社会”学说等。由于联系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和消极影响,这一时期的信息社会理论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未来学研究倾向,更加注重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这些学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信息社会理论。  第四章,分析和评价信息社会理论的“知识价值论”。信息社会理论认为,知识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社会的再生产不仅仅是物质的再生产,还是知识(信息)的再生产。为此,需要以“知识(信息)价值”代替劳动价值。一种与工业经济不同的,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正在兴起。面对西方学者提出的以“知识(信息)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代表的脑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不仅不背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且恰恰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但是,必须把对知识(信息)价值的肯定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  第五章,分析和评价信息社会理论的“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的核心思想是,技术的发展不依赖外部的因素,它作为社会变化的动力,决定和支配着人们的社会状况和精神状况。信息社会理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鼓吹“技术决定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独立地决定社会发展。实际上,历史是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生活的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并没有把经济因素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原因和动力。要辩证地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第六章,分析和评价信息社会理论的“意识形态终结论”。信息社会理论认为,新的权力来源不是少数人手里的金钱,而是多数人手中的信息和知识。知识权力将促进从间接民主过渡到直接民主。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早期信息社会理论也坚持传统意识形态将被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所终结;90年代的信息社会理论看到了科学技术“非意识形态化”的希望,在不伤害整个信息社会理论中最核心的价值——科学技术的直线的,同社会进步同向发展的基础上,信息社会理论学者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可能,进行了可贵的、初步的探讨。对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问题,认为,科学技术在本质上不是意识形态;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可以相互转化。  第七章,分析和评价信息社会理论的“历史趋同论”。信息社会理论继承了工业社会理论的趋同论观点,根据技术决定论推理,认为,各个国家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最终都将先后进入信息社会。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两种对立制度的观点已经过时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即使是在工业社会没有实现趋同,也将在信息社会实现趋同。不可否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力乃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来划分各个不同社会时代是允许的。但西方一些学者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看成是社会本质改变的标志,用社会技术形态代替社会经济形态,并以此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学说,那就错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第八章,分析和评价信息社会理论的“知识阶级论”。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发达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熟练工人占工人人数的比重不断提高,专家和技术人员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提高更快。因此,信息社会理论认为,财富和权力已经不是划分阶级的标准,划分阶级的两个轴心是财产和知识。知识生产、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工人失业和其阶级能力的下降。认为,不应该根据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从事脑力劳动来划分社会阶级,划分社会阶级的标准始终都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实际上工人阶级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越来越壮大,而且文化素质越来越高。现代工人阶级仍然是资本主义生活中,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矛盾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九章,从总体上分析信息社会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得出结论。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为了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为此,西方信息社会理论宣称,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让位于信息社会。本文认为,西方信息社会理论中的信息社会不是一般的信息社会,而是资本主义的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命运。面对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大力发展和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必须促使社会主义和信息化相结合,开创社会主义的崭新未来。
其他文献
创新的基本特征杨禄民(中共陕西省西安市委组织部)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事业兴旺的阶梯。创新活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创新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创新是在意识支 The Basic Ch
整体上看,论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养老社会保障权的基础理论,包括前三章。第二部分是养老社会保障权的制度建构,包括后三章,篇幅占整个论文的三分之二。第一部分主要解决养老
建立应急体系为现代企业应对各类事故危害所必需。事故发生后企业能否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首先要看企业自身应急资源投入的多少,这一因素将直接影响事故控制的效果。而企
本文将从文化视角具体分析吉菜菜名英译方法,以期对未来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method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Kikou from the perspective
期刊
民法上的人不同于生物上的人,两者并非一一对应的,正因为此,自现代意义的人格产生之后,关于民事主体的困惑也随之产生了。现代意义的人格是赋予每一个生物上的人的抽象平等人格,它
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不可避免地要与电气线路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多年来,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发生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对消防官兵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2007年9月
通过对平度市辖区范围内现有古树名木的调查和分析,查明古树名木是生存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安全生产相关投入超过企业收益或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目标相悖时,企业则会更多地选择追逐利润,从而与政府的安全监管机制相矛盾。因此,需要设计一个良好、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社会环境有着重大的变化,人们的各项生活和工作标准有了新的改变。新闻编辑是和新闻事件接触较多的人群,他们的编辑能力在新闻事件传播上有着直接和重
2003年6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物业管理条例》,并于同年9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物业管理行政法规,确立了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并存,业主大会决策、业主委员会执行的制度。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