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某高校本科生新生和硕士研究生新生健康素养状况和师生对现况的评价和意见,分析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为高校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改善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出合理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将某高校本科生一年级新生299人和校本部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新生238人,共537人(有效问卷484份)做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健康教育评价五个部分。定量研究:使用SAS9.3软件对excel录入的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研究:采用个人访谈,了解师生有关学生健康素养和健康教育的现况评价和建议。研究结果:某高校新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5.91%,总得分26.86±3.89(共38分)。健康素养三个方面:具备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的比例为43.39%,得分12.83±2.25(共17分)。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比例为11.16%,得分9.85±2.11(共16分)。具备健康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为83.47%,得分4.18±0.76(共5分)。五类健康问题方面:具备科学健康观素养的比例为43.80%,得分5.22±1.18(共7分)。具备传染病预防素养的比例为62.60%,得分4.68±1.07(共6分)。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为15.29%,得分5.06±1.42(共9分)。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的比例为77.07%,得分6.06±1.00(共7分)。具备基本医疗素养的比例为33.88%,得分5.83±1.50(共9分)。健康素养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具备健康素养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是否独生子女、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满意程度自评;师生访谈显示,学生总体健康素养一般,普遍缺乏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学生在校内获取健康知识的平均比例低于50%,健康讲座、体育课、互联网络、亲人朋友等是学生健康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研究结论:某高校新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应引起学校重视。健康素养三个方面,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最低。五类健康问题中,慢性病预防素养水平最低。高校应针对性地加强这两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定期开展高校学生健康素养监测;分析健康素养总分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得分差异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人口学资料表明,高校应提高研究生群体健康教育的关注度,对男生、非独生子女、农村生源、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改变以上健康素养薄弱人群的不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研究结合访谈结果显示,学校应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学生获取健康基本知识的纸质媒介和网络平台,校医院、学校心理中心应提供更多咨询和交流空间,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康教育选修课,满足学生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