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呂氏春秋》成書於戰國末期,是呂不韋集結門下賓客所作。其中的篇章結構多是說理與引事的結合,引事佔據了全書的大部分,但是歷來學者對於故事部分少有問津。近百年以來,隨著出土文獻的不斷發掘,《春秋事語》和《戰國縱橫家書》的發現,人們逐渐注意到,這種類型的材料在戰國時期數量上極為龐大,可以說是在這些材料的基礎上,我們才得以構建戰國歷史,甚至是先秦歷史。深入此類材料的研究,對於瞭解先秦文本的生成、流傳,以及先秦思想、觀念等方面都大有益處,本文對《呂氏春秋》中的故事進行分析,希望能對此領域的研究有所幫助。全文共分為五個部分:緒論部分:包括《呂氏春秋》和諸子史學的研究綜述,選題原因,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意義。第一章:本章是對《呂氏春秋》中故事材料的綜合分析,將書中的所有故事分為四類,大致參照李零先生《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中對於故事類出土文獻的分類標準。利用這種方法,總結《呂氏春秋》中故事材料在地域、時間以及學派上展現出來的整體特徵,並進一步研究這些特徵背後的歷史因素和思想因素。第二章:本章是將《呂氏春秋》中與其他先秦古籍的互見故事進行具體分析,比較其中的具體差異,包括文本層面的差異,比如用詞、句法,以及故事層面的差異,比如人物、時間、情節、立意等,還比較它們之間說理的不同,分析說理如何對故事產生影響,通過這種方法,厘清《呂氏春秋》中的故事材料在先秦古籍中不同的存在狀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繋和版本次序,揭示先秦古籍材料的复雜面貌。第三章:本章首先分析《呂氏春秋》編著與先秦史官傳統的關聯,接著在第二章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呂氏春秋》與《左傳》中相似題材故事的差異,第二章主要是在材料層面上比較二者,本章則進一步深入,研究從這些差異性中所表現出來的作者意圖,並嘗試分析這些意圖背後的歷史因素和士人心理,以及這些因素反映到故事層面,又會使故事產生什麽樣的變化,藉以加深對《呂氏春秋》用事特點的分析。最後是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