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D?rnyei提出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框架以来,有关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研究呈蓬勃发展之势。国内外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探讨该系统在不同文化中的有效性及该系统与诸多语言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自我效能作为另一个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也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然而,以往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以及自我效能研究大多都集中于英语语言学习者,对于非通用语学习者(如泰语专业学生)的关注却相对比较匮乏。因此,对泰语专业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和自我效能的状况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此,本文旨在探究中国泰语专业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二语动机,自我效能及学业成就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在本研究中加以验证。本研究在云南的8所高校中进行,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共收到537份有效问卷,采访了11名学生。问卷收集到的数据经SPSS18.0及Amos17.0处理分析,得出描述性统计结果,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假设模型得以验证。通过对所获数据和语料的定量定性分析,本研究发现:(1)模型中的三个变量(理想二语自我,学习经历,自我效能)都存在年级差异,而应该二语自我在年级上无明显差异。(2)泰语专业学生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和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泰语学习经历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最强。(3)由三要素构成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在中国泰语专业学生中得到验证,为这一新生理论提供了支持。(4)学习成绩可以由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泰语学习经历和自我效能共同解释其变性的24%,其中,理想二语自我和泰语学习经历对学习成绩没有直接效应。理想二语自我对学习成绩是正效应,理想二语自我通过影响自我效能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而应该二语自我对学习成绩是负效应,应该二语自我一方面直接调节学习成绩的改变;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影响泰语学习经历间接地影响自我效能,从而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本研究的发现将为二语习得,尤其是小语种教学提供积极的参考借鉴价值。基于研究结论,论文在最后提出了一些对小语种教学的启示,同时也指出了本项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