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项目失衡在国际经济中是一个普遍且经常的现象,很多的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都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经常项目失衡。虽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经常项目平衡的约束,但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最终摆脱经常项目平衡的约束。一旦经常项目失衡变得不可维持,那么对一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将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正是由于经常项目失衡的普遍存在以及失衡不可维持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影响使得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了现实意义。本文分七个部分来阐述这一问题,全文框架如下:第一章是全文的引言,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对象,并对以往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指出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首先回顾了对待经常项目失衡的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些争论总是和债务危机或是货币危机缠绕在一起,虽然对于经常项目失衡是否在危机中扮演决定性作用尚无定论,但是危机强化了经常项目失衡的可维持的重要性。通过对全世界六个区域的经常项目进行研究,发现经常项目失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尽管如此,各个地区的经常项目失衡又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程度上,还表现在失衡的可维持性上。
第三章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可维持性的含义进行界定和说明。由于经济学家在如何定义“可维持性”上并没有一致的意见,因此对该概念给予明确界定就变得极为必要,同时这也是本文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石。在比较清偿力标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对可维持性的更为准确的定义应该是,可维持性是指一种稳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政府的政策立场和私人部门行为的延续不会导致剧烈的政策变动,或者是货币危机以及国际收支危机,或者是经济的长期衰退。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说不可维持的现象发生了。在该定义下,本文将经常项目赤字与经常项目盈余两种不同形式的失衡的可维持性的标准统一了起来。
第四章介绍了跨期均衡分析方法下经常项目决定的基本模型。在跨期均衡的基本模型下,世界利率水平、国内产出、国内的时间偏好率都对经常项目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针对基本模型在模拟现实中所存在的缺陷,一个新的规则被引入,新规则修正了基本模型中的两个重要假定,在新规则下,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很弱,而投资的风险却很强。新规则的引入增强了跨期均衡分析方法对现实的拟合程度。
第五章致力于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与经常项目失衡之间的关系。首先考察了两大宏观经济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所造成的货币冲击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研究发现,经常项目赤字与财政赤字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保持财政平衡是维持经常项目失衡的重要条件。而货币冲击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其结果取决于跨期替代弹性和期间内替代弹性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两项重要的政策举措,即名义汇率贬值以及征收暂时性进口关税是否能够改善经常项目的失衡。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实行名义汇率贬值、还是征收暂时性进口关税,都未必能够改善经常项目的失衡,该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
第六章试图构建衡量经常项目失衡的可维持性的全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包括结构性指标、宏观政策取向以及政治的稳定性。其中,在结构性指标中,储蓄投资水平、经济增长、开放度、经常项目构成、资本流入规模与构成、金融结构等是判断经常项目失衡的可维持的重要标准。另外,稳健的财政政策,开放的贸易政策,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开放和汇率政策的协调统一,政治的稳定性都有助于提高经常项目失衡的可维持性。
第七章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三类国家作为代表,来具体比较、分析经常项目失衡的可维持性的国别特征。这三类国家分别是巨额赤字尚可维持的美国;巨额赤字不可维持的债务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其中以墨西哥和泰国作为代表;以及经常项目持续盈余的中国。对于美国而言,国际美元本位是美国能够长期维持经常项目巨额赤字的根本的、制度性的因素,因此,保持美元汇率稳定是实现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在未来仍然可以维持的重要条件。墨西哥和泰国经常项目的不可维持既有外部冲击的作用,也是内部经济缺陷所致: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开放的资本项目和固定汇率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是造成两国经常项目赤字不可维持的重要原因。中国经常项目盈余的可维持性受到了来自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重大挑战。要避免由升值预期造成通货膨胀,并最终使经常项目盈余变得不可维持的现象发生,调整人民币汇率成为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