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居民游憩需求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催生出旺盛的建设用地需求,这对城市绿化用地构成了严重威胁,加之城市绿地布局自身存在不均衡的特征,导致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设施供给与居民游憩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供需错位”和“空间失配”。如何判别城市公园绿地失衡空间是新时期城市公园绿地优化配置的基础。在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开展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均衡性评价有助于明晰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格局、找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城市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本研究基于郑州市四环以内2494个居住区和106个公园绿地,采用网络地图API服务,进而整合两步移动搜索法模型(KD2SFCA),建立精细化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空间均衡性评价框架,对比分析多种交通模式(步行、骑行、公交、自驾)下社区级、区级和市级公园绿地的空间均衡性,判别处于资源短缺的失衡区域,以期为政府部门进行公园绿地管理和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四种交通方式下居民可选择公园绿地的机会数量空间差异较大,由城市中心区向外围区衰减。另外,居民采用步行、骑行、公交、自驾到达社区级公园绿地的时间成本最低,到市级公园绿地的时间成本最高。(2)四种交通方式下社区级、区级和市级公园绿地的空间均衡性差异显著。总体而言,区级公园绿地整体空间均衡性最优,社区级次之。市级公园绿地的总体空间均衡性最差,步行方式下,87.28%居民处于“无供给服务”状态,骑行和自驾方式下均有超过70.53%的居民处于“供给饱和”状态。(3)郑州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均衡性整体较差。一环、二环区域内公交方式下抵达三种等级公园绿地的供需平衡最优,但分别仅有2.89%和18.67%的居民处于“供需均衡”状态。三环和四环区域内骑行方式下到达三种等级公园绿地的供需平衡最优,亦分别仅有21.17%和7.63%的居民处于“供需均衡”状态。(4)四种交通方式下社区级、区级和市级公园绿地的空间失衡性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步行方式下社区级公园绿地的空间供需失衡最严重,53.11%的居民处于“无供给服务”状态,32.10%的居民处于“供给饱和”状态。另外,步行方式下抵达的公园绿地等级越高,处于“无供给服务”状态的人口比重越高。骑行和自驾方式下抵达公园绿地等级越高,则处于“供给缺乏”和“供给饱和”状态的人口比重越高。本研究的贡献在于依托移动互联网地图平台,将实时导航数据和建筑尺度的人口数据纳入可达性测度模型,更精确和客观地评价了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均衡性。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更合理地配置城市公园绿地以及优化交通设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可达性和空间均衡性研究提供精细化的评估体系。